正统并不等于死守传统,而固步自封才是正统的大忌,只有在传统上的创新才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金钥匙,才是正统之道。直到元末才由丞相脱脱拍板,参考之前南北朝的正统历史,最终确立了辽宋金“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修史方案,也就是说宋辽金都是正统都修史,而同时期的西夏与大理并没有被认为正统,也就没有修史了。

1、南北朝时期,南朝是正统还是北朝是正统?

南北朝时期,南朝是正统还是北朝是正统

“正统”二字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字,每逢多个政权并存的时代或新的大一统王朝出现的时期,有关“正统”二字的争论就会出现,南北朝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从王朝的传承来看,南朝的政权延续自东晋,东晋又来自于西晋这个短暂大一统的朝代,故南朝应属正统,何况东晋的偏居江南与五胡乱华相关,北方的高门大族大多南渡,有“衣冠南渡”的说法,故从文化角度来看,南朝继承了更为纯粹的中原文化,视南朝为正朔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但矛盾在于,在两晋南北朝之后统一整个中原地区的王朝——隋王朝,确是直祧北周,使得南朝、北朝孰为正统的问题再次引发争议,此外,隋唐统一之初所采用的的均田制、府兵制等政策也有很强的北朝渊源,故北朝的历史也对后续朝代的发展与延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使得视谁为正统的问题更加复杂。在当代学者的研究之中,有“南朝化”与“北朝主流说”两种观点,

支持前者的代表有唐长孺先生,唐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一书中详细的论述了其论点,认为唐初的均田制、府兵制等都在中期瓦解,后以两税法、募兵制代替,与南朝税法、兵制相近,科举以文学取士之风也承袭自南朝,更不必提文学上隋唐对南朝的继承;强调北朝重要性的代表有钱穆先生、田余庆先生等,田先生认为南北朝历史运动的主体应在北而不在南,阎步克先生也指出北朝的官僚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等层面要优于南朝,为以后的历史演变提供了出口。

2、在一千八百年前,三国时期,到底是谁是正统?谁是贼?谁是忠臣?

在一千八百年前,三国时期,到底是谁是正统谁是贼谁是忠臣

曹操带军到洛阳勤王,是汉献帝同意过得,曹操将汉献帝迎奉到许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按说曹操这里是正宗,刘备从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寄人篱下,后来到了许都,被汉献帝认成了皇叔,刘备一直以中山靖王之后为旗号,加上钦认的皇叔,刘备是汉室正统也有理由。曹操开始也是一匡复汉室为旗号的,使得很多仁人志士投靠他,当他逐渐的统一了北方,慢慢的就不把汉室皇帝看在眼里了,

曹操废了皇后,并诛杀家族,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陆续嫁给了汉献帝,其中一个当了皇后。曹操后来有给自己加爵位称魏王,这在封建宗法制度里按说是不许的,汉高祖定的是外姓不可为王。曹操称王后,他自己的手下很多人是忠诚的汉室朝臣,就不满意,其中就有荀彧,但是多数人不敢多说。那在外面,比如刘备这里,肯定是要说曹操是汉贼,国之奸臣了,

3、蛮族也能成正统?为何辽金两朝会被认为是我国的封建正统王朝?

中国历史上的辽朝是以契丹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建立的局部统一的政权,而取代辽国而建立的金朝政权则是以女真人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局部统一的政权。虽然作为统治民族的契丹族和女真族都在当时宋朝人以及后来的汉族王朝中被视为野蛮夷狄,但是也有一种观点将辽、金两个王朝最为当时同一时期的正统王朝,这样的观点实际上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元朝需要给力辽金正名:元世祖忽必烈的蒙元政权统一中国以后,面对宋辽金的大分裂时代到底谁才是正统的问题也是一团糟,

直到元末才由丞相脱脱拍板,参考之前南北朝的正统历史,最终确立了辽宋金“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修史方案,也就是说宋辽金都是正统都修史,而同时期的西夏与大理并没有被认为正统,也就没有修史了。元世祖及元朝大臣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也是给自己正名,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建立元朝的蒙古族也是少数民族,并且和当初的契丹人以及女真人一样,统治者人口多于自己百倍的汉民族,通过给辽金两国正名,元朝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的统治而正名,并且在蒙古发展的一段时期,曾经先后向契丹以及女真政权臣服,如果这样的政权不是正统王朝的话,那么蒙古人的臣服之举动将无法解释。


文章TAG:正统  北朝  南朝  哪个字意思是正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