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纪年方法采取了司马迁的“太初历”,正式的将一年的年底纪为腊月最后一天,而农历一月一日为每年的第一天,这也是现在的春节的形成雏型,而由秦朝延续的祭拜仪式没有发生变化,还是由皇帝牵头,举行祭拜大典,并由汉武帝开始,皇帝要巡游于都城的街市,表达与民同乐的精神,说明汉朝首都治安还不错的。
1、保安族的起源是怎样的?有着什么样的来历?
保安族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因其先民曾居于保安城(在今青海省同仁隆务河东岸)而得名。关于保安族的族源,历史文献少有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明时期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一支蒙古族为主,吸收融合了当地一部分回、藏、土、东乡、汉等而形成的民族。也有人认为是以四川、陕西等地迁至青海铜仁一带的“回回”人为主体发展而成的,
他们于明初定居于今青海铜仁县境内隆务河一带。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在当地设保安站,修建保安城,民众居住于时称“保安三庄”的保安城、下庄、尕撒尔一带,应招戍边,遂以地名为族名。清穆宗同治初年(1862),因当地喇嘛教隆务寺活佛强迫其信奉喇嘛教而被迫东迁,迁徙至甘肃河州今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区,
保安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语文,多信仰伊斯兰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旧时,因其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称为“保安回”。历史上,历代统治者不承认保安族为一单一民族,一直称之为保安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尊重本民族的意愿,定名为单一民族~保安族。
保安族以农业为主,部分人兼营手工业与副业,种植小麦、大麦、豆类、马铃薯、荞麦、大黄芥、小辣芥等;畜牧业亦盛,牧养马、羊、骡等。手工业以打制刀具为主,所制“保安刀”制作技艺高超,锋利耐用,精致美观,闻名于甘、青、藏地区,保安族人能歌善舞,喜爱摔跤,善骑射。1980年,析临夏县地置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2、监狱的服刑人员是如何过春节的?
俗话说“叫花子”都有三天年,可见老百姓对于春节是非常重视的,那么在监狱服刑的罪犯是如何过春节的呢?跟外面相比,服刑人员的春节有什么不一样呢,下面,我将所见所闻一一呈现出来。2008年是个天灾年,地震刚刚过去又遇到雪灾,还有几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但是依然感受不到过节的气氛。有老贩子说,以往像这个时候都已经放假休息了,哪里还会出工做事,
别想着吃好的了,不惹事平平安安就是福了。说这话的是一个60多岁的犯人,是一个“多进宫”人员,打年轻时开始坐牢,断断续续的已经是第九次了进来了,有好事者在他的囚服背后用圆珠笔写下了“我是九板我怕谁”。当然,对于他的话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他说的都是“老黄历”,现在监狱是以人为本,思想和劳动改造相结合的方法,
不是以前那个年代单纯的以惩罚为主。走着瞧吧,到时候肯定会放假吃大餐的,对于他们的争论我没有发言权,毕竟从来没有在监狱里过年,也不知道会不会放假,会不会连着吃几餐肉。其实自从来到监狱以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睡个懒觉,吃的喝的自己卡上有钱可以去超市买,虽然临近春节我们还在外出劳动,但是劳动强度和任务明显减少了,对于没有完成劳动任务的犯人也没有追责,只要不是做得很过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要是在平常,最次就是开会批斗然后罚站,腊月二十八这天,带班狱警问有没有会唱歌跳舞表演节目的,有的话抓紧报名,参与表演节目的可以不用出工做事。每个监室都有人报名,有的人是真有才艺,有的人只是为了不用出工干活,我可什么都不会,就算是会,也拉不下脸去表演什么节目,只是很奇怪,平时很内向的犯人都去报名了,难道就是为了偷两天懒?这个时候,那个“我是九板我怕谁”又站出来说话了,你们不懂吧,这些报名参加表演节目的犯人是可以加改造分数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争取减刑资格。
文章TAG:保安族的新年是怎么过的 保安族 新年 起源 保安族的新年是怎么过的 保安族的起源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