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二月二有什么禁忌

主要就是不要动刀具 或者锋利的器具 还有不要起火做饭 可以用微波炉
二月剪头死舅舅
日时相冲,诸事不宜。
不做针线活 ,说是扎龙头,会头疼。
不拿刀和针,还有利器,预防把龙斩首

二月二有什么禁忌

2,二月二不能做什么

您好龙抬头的日子应该要剪头发,早回家,其他的讲究就没有了,下面是我总结的很多热门的咨询问题,都是百度大家提问做多的,您可以看看就明白了。http://jingyan.baidu.com/magazine/15220http://jingyan.baidu.com/magazine/16280http://jingyan.baidu.com/magazine/16425http://jingyan.baidu.com/magazine/16666
“二月二”常武地区还有很多禁忌,这一天,民间喜用“龙”来称呼各种东西,吃春饼叫吃龙鳞饼,吃笃烂面,叫吃龙须面,剃头称剃龙头,扛棺材称独龙杠或双龙杠等。俗以为龙抬头表示惊蛰已过,天空将要开始打雷了,龙王将要降雨了。龙出则百虫伏藏,人们希望借助于龙的声威制伏百虫,使其不要伤害庄稼,因此:这一天要特别小心,不能动用剪刀、针线,否则,以为会伤着“龙目”戳着“龙眼”。早晨去井上挑水时,禁忌提桶碰到井栏,否则,以为会碰伤龙头。这一天禁忌推磨,怕压了龙头,还忌讳吃咸糊粥和面疙瘩(麳块),否则,以为会糊住龙眼,遭来灾难。

二月二不能做什么

3,2月2有哪些习俗

关注又到了农历二月初二,相传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龙头节”。在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对于北方地区来说,理发大概就是最重要的活动了,也被称为“剃龙头”,希望来年能够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如果理发的是小孩子,则称之为“剃喜头”,寓意是保佑孩子健康长大、平安喜乐。在南方,比如客家地区,这一天又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之为“土地诞”。家家户户会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钟鼓放鞭炮,若是再赶上各地举办的“土地会”,那可就是非常热闹了。?然而,对于舌尖上的中国来说,“吃”才是各种习俗里的大事。中国的美食素来讲究,不仅要求“色香味俱全”,还往往要配上一个相得益彰的好名字。而龙头节这一天,正是如此,面条是“龙须面”,水饺被称为“龙耳”或者“龙角”,米饭被称为“龙子”,煎饼被烙成龙鳞状称为“龙鳞饼”,面条、馄饨煮在一块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为“食龙头”,吃葱饼又叫“撕龙皮”,诸如此类,实在是妙趣横生。中国,一向都有崇拜龙的思想文化,认为龙治水行雨,决定了庄稼能不能丰收,因此万万不能得罪。所以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敬奉碾子,因为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当然,一些事情也是不能做的,以免对龙有所不敬,比如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同时人们也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生怕“砸断了龙腰、龙尾”。?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往往是在惊蛰节气附近,这时候天气和暖、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就连白居易也曾写过一首诗《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来写二月二的春景: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烛余减夜漏,衾暖添朝睡。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春光和煦,微风阵阵,实在是适合出游的好时节!
理发

2月2有哪些习俗

4,二月初二宜什么忌什么

农历2018年二月初二 宜:破屋 坏垣 馀事勿取; 忌:嫁娶 移徙 开市 入宅农历2018年二月初二黄历公历: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双鱼座农历:2018年二月 (大) 初二 属狗胎神占方:占大门外东北岁次:戊戌 年 乙卯 月 己酉 日彭祖百忌:己不破券二比并亡 酉不宴客醉坐颠狂五行:大驿土 破执位吉神宜趋:天德 天恩 金堂 除神 玉堂 鸣犬冲煞:冲兔(癸卯)煞东凶神宜忌:月破 大耗 灾煞 天火 月厌 地火 五虚 五离 阴错 阳错宜:破屋 坏垣 馀事勿取忌:嫁娶 移徙 开市 入宅
二月初二古称中和节,俗称龙抬头,忌动剪刀针线二月初二忌推磨二月初二汲水忌碰井沿,以上都是怕伤了龙二月初二为“雀儿会”,忌进菜园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相传是龙王上天降雨的日子。在陕西关中地区,这一天,都要吃“棋子豆”、爆米花、炒豆子类的东西。这一天,基本上不动水。另外,这一天早上起床,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用双手擦脸,再甩三下,这样就不会脸上生雀斑。而且这一天,也有一些忌讳:比如不能动土,因为这时的动物已经苏醒,很可能挖到小动物,尤其是蛇。如果谁家这天动土,挖到了蛇,那会视为不祥。不过,这倒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动物的办法。现在,“二月二”这个节日已经被人们淡忘了,好多关于这个日子的一些做法已渐渐消退。但现在每逢二月二前夕,爆玉米花、米花的人还是很多的。 同时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传说二月初二这天理发“推头”,玉帝会给你好运气。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5,二月二有什么忌讳

明天在阳历中是普通的一日,但是农历中却是一个重要的汉族传统节日。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记得小时候,我们那边是过这个节的,具体怎么过已不记得了,只记得是要吃硬的干的东西的。听妈妈说,她们小时候是吃腊月里供过神佛的面点。至于为什么吃,我也记不得妈妈的解释了,反正我当时就认为,一定是老古人们节俭,舍不得扔掉已经风化干了的面食,才哄小孩子们一起来完成任务的。 因为这一天没什么好吃的,所以在记忆中它很模糊,甚至从小都对它有些抵触,宁愿不过这个节。长大之后自然就更不过了。今天偶然翻台历发现明天就是“二月二”,有关“二月二”的记忆才又复苏起来,竟然还有些温馨。于是到google上搜了一下,才知道这本是我们汉民族很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才知道了它的由来和风俗。 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按老年人的说法。这是为了表示对龙的尊敬。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众多的食俗活动中,这天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间认为,这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 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 至于“金豆开花”则是一个与武则天有关的传说。相传武则天夺唐室江山以后,改国号为周,自称周武皇帝。天上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命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这一下可苦了天下百姓,人们怨声载道,不禁失声痛哭。——你说这玉帝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太严重了,一点都不唯才是用!——司管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遭难,喝足天河水,喷洒人间,拯救万民。玉帝得知此事,将玉龙打下了凡界,压在山下,并立石碑一座,上写:"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百姓为救玉龙,想尽了办法。这年的农历二月二,人们发现玉米和黄豆都是金黄闪亮,很像金豆。如将豆一炒,不就是金豆开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各家各户都炒了许多玉米和黄豆,有的供到院里,有的端到玉龙身边。镇压玉龙的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尘,这天,太白金星发现天下金黄一片,以为金豆开花了,便收了拂尘。玉龙这才腾空而起,回到了天上。此时,正是春雨贵似油的季节,玉龙不顾玉帝禁令,又"哗哗"下起雨来。 传说很美丽,也反映了我们重农的祖先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他们依赖自然也尊敬自然。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都相信“人定胜天”,反而对自然渐渐轻蔑起来。解冻的大地什么时候托出了第一片草叶,回苏的柳条什么时候裂出了第一颗嫩芽,我们已不在关注,水泥格子里无春夏秋冬之分。但是提醒大家,明天别忘了吃面条、饺子、煎饼,和爆玉米花。
龙抬头。

6,关于二月二的民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民俗有引钱龙、剃龙头、画仓子、照房梁、祭土地神、忌动针、炒龙眼豆。二月二要理发,每年的龙抬头这天都是理发店爆满的时候。还有就是要照房梁,因为二月二正是惊蛰时节,虫子都醒过来了,要把虫子都赶出家门去。二月二的民俗有如下:1、引钱龙在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引钱龙的习俗。二月二日这天一大早,人们便从井里河里挑回水来。等水缸满后,用簸箕盛灶灰从大门外曲曲折折撒进院内,直到水缸,再绕水缸撒一圈。人们对这一活动寄托着两个愿望:一是引回了“钱龙”,象征着有钱、富贵,这一年生产兴旺发达,生意兴隆昌盛。二是认为引回了龙,蛇蝎百虫都不敢出动了。那时候由于医疗条件差,“百虫”肆虐,疾病流行,人们以躯百虫而防病,求得一家人身体健康。2、剃龙头民间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但每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无论老少,都要理发,称为“剃龙头”。民间有正月不理发的说法,从过年时剃的头,到二月二日大体上是一个多月,头发又已长长,正是剃头的时候,人们把剃头说成是剃龙头,加上一个“龙”字,以取吉利。据说在这一天剃头,可以使人健康,像龙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地腾飞,将来必能飞黄腾达。3、画仓子有句谚语是:“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在龙头节这一天,我国北方的很多地方流行“画仓子”的习俗。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在打谷场或庭院里画仓子。画仓子的习俗是为了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有的地方还用纸剪成鸡或猫,用松树明子烟熏后,贴在墙上,取意鸡吃虫子,猫捉老鼠,以避虫、鼠破害粮食。4、照房梁俗语云“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农历二月二,天气逐渐转暖,民间传统习俗,讲究在这天打扫房舍,清洁卫生,驱逐害虫,故有“二月二,熏虫儿”的说法。其作法是在二月二这天,点着过年祭祀时剩下的蜡烛,照射房梁和墙壁,以驱逐蝎子、蜈蚣等虫子。将要复苏的虫儿,被蜡光晃照后,会自动掉下来,即可驱灭,以达到消灾防病,保证健康之目的。5、祭土地神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生日,各地有祭土地神的习俗。在民间,十地神的形象多被塑造成一个鸡皮鹤发、老态龙钟的长者、他身穿土色长袍,手持拐杖。二月初二清晨,家家户产在土地神龛前摆上各式供晶,点燃香烛,鸣放鞭炮为土地神祝寿,祈求土地神在大门口或村口看管恶鬼和虎狼严禁进入,保佑一方平安。另外还祈求土地神保佑田间禾苗茁壮成长,秋后五谷满仓。6、忌动针妇女们不沦有多么紧要的针线活,但在二月二这大不作针线活,说这天龙抬头,动针会伤龙的眼睛,为了避伤龙的眼睛,这天就免作任何针线活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间二月二的应节活动亦丰富多采。福建、浙江等省的畲民二月二开展“盘歌”活动;四川中部一带还多在二月二这天“迎富”等等。纵观二月二的各种民间活动,多数和龙相关连,且带有较强的封建迷信色彩。如今,科学技术逐步普及,战胜天灾、疾病的能力增强,人民生活富裕,寄希望于龙的人恐怕是没有了,或者在迷信的程度上至少有所减轻,这个节的不少习俗也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但打扫房舍、清洁卫生仍有积极意义。7、炒龙眼豆这天龙抬头,所以炒的豆子叫“龙眼豆”。炒“龙眼豆”最标准的就是有一种黑色、圆形的大豆,上边还分布着褐色的圆圈,和眼珠相似,这是孩子们最欢迎的。但大部分人家没有这种豆子,于是便炒一般的大豆、蚕豆、豌豆等。还有的地方有“祭百虫”的习俗。即把陈年的粮食磨成粉,捏成各种动物和水果的形状,蒸熟之后插于青竹竿上,送到田边或祖坟祭祀百虫之神,使百虫钚再损害庄稼。

7,二月二不能干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 有习俗说要剃头的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作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二月二龙抬头作为古代民俗的一种节日,如今已经基本上从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些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对龙的崇拜、“龙抬头”在古天文学上的唯物解释等等,是仍然具有研究价值的。 农历二月初二,是淮安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名叫“龙抬头”,也称“龙头节”。“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前剃头理发到了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二月二龙抬头,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也是这一原因,为取吉利在剃头中间加“龙”字,叫剃“龙”头,以区别其它时间的剃头,还有些女孩选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长们选此日送孩子们人学读书。 “二月二,家家人家接女儿”。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正月不空房。同时还有“出嫁的闺女正月不能看娘家的灯,看了娘家的灯死公公”的迷信说法,因而正月出嫁的女儿不准回娘家。一个多月的时间,闺女想娘,娘想闺女,所以到了二月二,不仅已经出了正月,而且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蛤无处藏”。这天,用过年祭祀剩下来的蜡烛点着,照房梁和墙壁,以驱灭害虫。另外,在这天,孩子们用筷子敲干瓢,边敲边说:“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用筷子敲酒盅说:“二月二,敲酒盅,十窝老鼠九窝空”,以此来驱鼠灭鼠。用白纸条书写“二月二,诸虫蚂蚁直入地”的“蜒蛐榜”,其中“诸虫蚂蚁直入地”要倒书,然后将其贴在桌腿或床脚上,以避虫蚁。 “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用青灰画粮囤或粮仓,或在门前用青灰画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征大圆接小圆,祈祷丰收,这又是民间一俗。 二月二,有的还有吃食除夕锅巴和妇女忌用针线的习俗。据说龙抬头时动针线,会伤害龙的眼睛。 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建国后此俗逐渐淡化。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正月剃头死舅舅”习俗实为讹传 二月二的民间习俗 在春龙节这一天,我国古代民间都要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北方地区农历二月初二还有家家吃焖子的习俗! 摘自网络,供参考!

文章TAG:二月二忌做什么二月二  做什么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