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学会通过语调、语气感知家长的意思。10~12个月理解和表达能力有了提高,能听懂简单的指令,比如“给我”“过来”……1~2岁 语言丰富期13~14个月开口说出第一批词汇,比如“爸爸”“妈妈”。15~16个月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勤奋地学习。17~18个月词汇量不断增加,可能会短暂遗忘,不必着急。19~20个月痴迷于各种声音,学习听辨字词发音的区别。

21~22个月电报句阶段,开始掌握组词,比如“妈妈好”“不喝水”。23~24个月能进行简单对话!2~4岁 语言爆发期25~27个月多词句阶段。容易发生口吃,没事,80%宝宝会很快恢复。28~30个月开始掌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概念。可以扩充宝宝对各种概念的理解,增加词汇输入。31~33个月喜欢交流,问为什么,家长需要积极而认真地回应。

34~36个月语言发展进入新阶段,会纠正他人说话中的错误。36~48个月口语表达越来越清晰连贯,句子使用也更规范,语法错误也在减少。 伶牙俐齿,是这样养成的!多和宝宝说话,尽管看起来很傻宝宝天然对妈妈的声音着迷,而且,他们非常喜欢看成人说话时的嘴型!所以,给宝宝洗澡、换尿不湿、喂奶,不妨多和他们说说话吧!“宝贝,妈妈要给你抹肥皂泡泡啦!bubble!bubble!”“这是宝宝的纸尿裤,看!上面还有一只小企鹅呢!”“今天吃饱了没有啊?一会儿爸爸哄你睡觉哦!” 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多和宝宝介绍遇到的每一个事物,确保足够的词汇和信息输入量。

尽管当宝宝很小时,家长的行为看起来像是单向的语言沟通,有点傻乎乎的,但是,宝宝可都看在眼里,默默记在心里呢!有朝一日,人家就“厚积薄发”了!再说,一言不发地给宝宝换纸尿裤,面无表情地带宝宝遛弯儿,看起来画面也挺压抑的,总觉得怀着心事似的。女神(经)和怨妇之间,我选前者。积极回应孩子说的每一句“话”从宝宝可以发出“咿咿呀呀”的简单音节开始,家长就要做好随时回应他们的准备——这种回应,可以是语言加夸张的表情,也可以是模仿宝宝的发音。

一唱一和,宝宝对有人能“理解”和“回应”自己,会非常兴奋的,这也会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当宝宝已经可以说出简单的词汇,也能够理解家长的指令时,积极地回应就更加重要了。宝宝可以从家长的回应中获得认可,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这样的满足感会让宝宝更愿意去与家长交流。这时候的回应,家长可以问一些更具有引导性、开放性的问题,“你的饼干,可以给妈妈吃一个吗?”“你的小熊,在哪里?”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年纪小,听不懂,就对他们不理不睬。

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错过很多模仿学习的机会;也不要让电视代替家长,成为孩子学说话的工具,这会影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给孩子营造说话的环境前段时间,我们写了一篇文章,关于要不要带宝宝去早教中心。不少家长留言:天寒地冻的,出门不便,在家和宝宝大眼瞪小眼,实在玩不出什么花儿来。这种顾虑蛮现实的!毕竟,绝大多数家庭中,要么是老人,要么是全职妈妈在带孩子,营造一个热热闹闹的说话环境?难不成天天开着电视?早教中心是一个选择,除此以外,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到小区广场、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让孩子与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尤其是与比自己孩子年纪大些的小朋友玩,这在扩大孩子社交圈的同时,还能增加孩子说话的机会,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当然,绘本也可以在无形中,承担起丰富词汇的重任。不要太“善解人意”曾经有家长在后台留言:宝宝1岁半了,还是不太愿意说话,怎么办?经常照顾孩子的家长,对宝宝的需求了如指掌:宝宝“哼唧”一声,妈妈立刻知道,“哦,想吃苹果”;小手一指门口,“哦,你想出去玩”;宝宝一揉眼睛,“你困啦?马上就哄你睡觉啊!”拜托!你这么善解人意,宝宝还需要“亲自”说话吗? 对于已经超过1岁的孩子来说,家长不妨偶尔装傻,来刺激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需求。

宝宝“哼唧”一声,也许你明知道他想吃苹果,不妨故意拿水杯给他,然后问他,“是想喝水吗?”,或者故意设置二选一“想喝水还是吃苹果”,几次故意曲解之后,孩子就会明白,说话才是满足自己需求最简单的方法。其他推荐:父母身为英语渣,也能轻松掌握的启蒙神技能!请点击下方 崔玉涛育学园“查看官方网站”,了解更多知识。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早教  小宝宝  含义  小宝宝是什么意思  早教的含义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