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农历什么时候进伏

2017年一伏(头伏):7月12(庚子日) 至7月21 (农历是六月十九)二伏(中伏):7月22(庚戌日) 至8月10三伏(末伏):8月11(庚午日) 至8月20
2013 年 7 月 13 日 星期六农历 六月初六癸巳年 己未月 庚辰日初伏【蛇年】

2017年农历什么时候进伏

2,2017年什么时候入伏

2017年三伏天时间如下: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2017初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 庚辰2017中伏时间:2017年7月22日 庚戌2017末伏时间:2017年8月11日 庚午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30天,从2017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
2014年从7月18日开始入伏

2017年什么时候入伏

3,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2017 2017三伏天是哪几天

2017年“三伏”:初伏 2017年7月12日-7月21日 10天 中伏 2017年7月22日-8月10日 20天 末伏 2017年8月11日-8月20日 10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2017初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庚辰2017中伏时间:2017年7月22日庚戌2017末伏时间:2017年8月11日庚午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30天,从2017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2017 2017三伏天是哪几天

4,2017年起伏是几月几日 2017年什么时候起伏

2017年起伏是7月12日 ,初伏第一天
2017年起伏是7月12日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 2011年6月22日(农历5月21日)夏至 2011年6月24日(农历5月23日)庚戌(第一个庚日) 2011年7月4日(农历6月4日)庚申(第二个庚日) 2011年7月14日(农历6月14日)庚午(第三个庚日)此天为初伏(10天)的第一天 2011年7月24日(农历6月24日)庚辰(第四个庚日)此天为中伏(20天)的第一天 2011年8月3日(农历7月4日)庚寅(第五个庚日) 2011年8月8日(农历7月9日)立秋 2011年8月13日(农历7月14日)庚子(第六个庚日)此天为末伏(10天)的第一天 2011年8月23日(农历7月24日)庚戌(第七个庚日)伏天结束。

5,2017年什么时候进入三伏天

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40天2017初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庚辰2017中伏时间:2017年7月22日庚戌2017末伏时间:2017年8月11日庚午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40天,从2017年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
我百度的,仅供参考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 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初伏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2017年三伏天从7月12开始 为期30天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2017初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庚辰2017中伏时间:2017年7月22日庚戌2017末伏时间:2017年8月11日庚午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30天,从2017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三伏天的日期计算方法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21世纪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 ]取整、MOD取余)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入伏”。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 段时间。中国古代创立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月、日的,天干由: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字组成。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 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 “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2010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出现在7月19 日,即这一天入伏--为头伏。7月29日入“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 为8月8日,这一天入“末伏”。 具体时间是: 2010年7月19日~7月28日 为头伏 10天 2010年7月29日~8月7日 为二伏 10天 2010年8月8日~8月17日 为三伏 10天 注: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则为20天。2009年是5个庚 日,所以“三伏天”是40天。2010年是4个庚日,因此“三伏天”是30天。

文章TAG:什么节气进伏2017什么  节气  2017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