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里必须有韭菜,冬瓜,马齿苋,一样不会少。清明节踏青上坟这些年还是很热闹,我想这个“关男”大概与义薄云天的美髯公关羽很有关系吧,习俗的演变,跟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关系,从我记事起,就已经知道,清明节在我们那里并不是很重要,很多在外面的人都回家来,有许多人开车回来,路上人来车往。
1、中国人心有千千节,清明节即将到来,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事和人?
谢邀!习俗的演变,跟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关系。从我记事起,就已经知道,清明节在我们那里并不是很重要,不过是出嫁的姑娘们回到娘家和娘家人一起给逝去的亲人上上坟,烧烧纸,叩叩头。因为我们那里流行一句俗语“年小月半大,清明说白话”,这就是说,一年中所有的祭祀活动,最重要的是“月半”。“月半”亦称“中元节”“鬼节”,
每年阴历七月十五前几天,所有人见了面都会问一句话,“封纸壳”了吗?这纸壳类似于今天的快递邮件。每一个封包里都是裁好的一沓纸钱(火纸),外面包一层白纸,手巧的人不用浆糊之类,也会包得整整齐齐,四角周正。包好之后,如果自己家里有人会写毛笔字的话,就不用求别人了,否则还得请别人来写,酒饭招待。写的内容格式很固定,但称呼一定不能马虎,
我大略知道,自己的父母,分别可称“考妣”,也就是成语“如丧考妣”中的“考妣”二字。由此而上推,就有“祖妣”“祖考”之类,不留心,不知道,其实人的亲缘关系里,旧时的称呼还真有些学问,比如,拜干爹形成的关系,干爹去世了,作为义子,祭祀活动中写出来的称呼就是“孝关男”。我想这个“关男”大概与义薄云天的美髯公关羽很有关系吧,
“中元节”把写好的纸封要在太阳落山后,用家中的圆的篾筛子端上。盛上饭菜,菜里必须有韭菜,冬瓜,马齿苋,一样不会少。烧这些“纸壳”是不到墓地去的,择一处僻静的地方,见到十字路口,就点起来。一边烧,一边口中念叨逝去的那些人的名字称呼,让他们快来收领钱财,然后诉说一些家长里短,祈求他们保佑家人平安,最后完了,望不同的方向磕头,拿手里的筛子在余烟中撩一撩。
说一句“烟子一秋(音),万事无忧”,这才转身回去,大功告成,作了这么多介绍,与题目要求不搭,但我们那里确实如此。不过清明节踏青上坟这些年还是很热闹,很多在外面的人都回家来,有许多人开车回来,路上人来车往,走路的人,也有点行色匆匆的样子,手里都拿着大把的塑胶花,还有火纸礼花鞭炮之类。一般开销还不算少的。
文章TAG:清明节 难忘 清明节要干的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