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今年的伏天总共有40天。拿今年(2019)来今年夏至节气是在6月21日(农历五月十九),而今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所以今年入伏是从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开始的,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伏天通常指的是头伏、中伏、末伏,一般头伏和末伏的时间长短是一致的,都是10天,而中伏有的年份有20天,有的年份有10天。

1、真正的伏天是从哪天开始?今年的伏天是多少天?

真正的伏天是从哪天开始今年的伏天是多少天

谢邀。“夏至三庚入头伏”这句俗语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用来判断伏天开始时间的,这也是农耕文明的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千百年来对气象观察所得的结论,到如今虽然全球气候变暖,但依然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传承,正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就是三伏天,我国古代使用的是传统的农历历法,老祖宗说“夏至三庚伏”通常也是以农历为准,意思是说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日子。

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伏天通常指的是头伏、中伏、末伏,一般头伏和末伏的时间长短是一致的,都是10天,而中伏有的年份有20天,有的年份有10天,因为每年夏至节气的农历时间是不固定的,因此每年真正的伏天从哪天开始也是不固定的,通常都是以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入伏第一天。庚日是古人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来计算的,古人根据阴阳五行相克来确定伏天的开始,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十个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因此天干一个周期为10天,一个庚日的周期也就为10天,

拿今年(2019)来说,今年夏至节气是在6月21日(农历五月十九),而今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所以今年入伏是从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开始的。我对象从事中医医学的,夏天他给病人做针灸康复,通常也是按照入伏前后的时间来进行调理,今年她跟往年一样,早早就计划了今年的伏灸日期,

这个日期完全根据今年入伏时间来规划,分为入伏前10天的治疗,头伏的治疗,中伏的治疗,末伏的治疗,以及末伏后10天治疗。从表中不难发现,今年头伏时间是从7月12日-7月21日;中伏是从7月22日-8月10日;末伏是从8月11日-8月20日,也就是说今年的伏天总共有40天。为什么今年的伏天会有40天?这就要从夏至到立秋之间的庚日数目来算了,一般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为头伏,而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那么夏至到立秋之间如果有4个庚日,第4个庚日就是中伏,也就是中伏为10天,

但是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头伏为第3个庚日,那么中伏就要经历2个庚日,也就是20天。因此今年的伏天总共有40天,不过入伏从每年夏至第三个庚日算起,是很有道理的,有时候你都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要知道每年第三个庚日,属于太阳照射热量和地球反射热量相同的日子,这个理论拿到现在是需要运用高科技才能确定,而古人仅仅通过长期的观察天象就能确定。

2、今年的“三伏”有多少天?三伏天应该注意些什么?

什么是三伏天,这个简单的来说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那段时间,一般是小暑到处暑之间,大约三十天到四十天之间,这个时间并不固定,怎么计算呢,这个非常的复杂,跟传统文化里面的支干算法,也就是十大天支干跟12地相组成的60组不同的日期来进行的,三伏天也叫做邪伏,头伏为十天,中伏十天或者二十天,末伏一般都是十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头伏呢,是从夏至开始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天的末伏,这个时间一般在公历七月初到八月中旬之间,持续大约在三十天到四十天之间。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属于闷热潮湿,让人特别难受,甚至容易出现一些高温导致的意外,所以避暑在这个阶段是最需要注重的,今年2021年入伏时间是7月11日,头伏为十天到7月20日,中伏为20天,从21日到8月9日,末伏是8月10日到19日结束,入伏需要注意什么,其实最需要注意的是避暑,这个是重中之重,怎么避暑呢,比如说游泳,比如说多喝白开水,比如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比如说多喝茶,还有就是注意饮食补充营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降温最好用水跟风扇,尽量少开空调降温解暑。


文章TAG:伏天  多久  今年伏天有多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