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后还特别强调一句,凡不在诏令中的,依照这个诏令执行。可见,朱元璋是要求他的葬礼从简,不想因为他死后给国家带来困扰。从他在遗诏中前半部分的话,也能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他说自己承担天命31年,忧思心虑,日日勤恳,不敢懈怠,只想造福天下百姓。可惜自己出身贫苦,没有古人那么博学多闻,好善嫉恶远不及他们。
如今已经懂得生老病死是自然之理,还有什么哀伤留念的呢?从朱元璋的遗诏和他在位时的种种表现来看,我们很难相信这样一个开明的皇帝会把自己的46位嫔妃殉葬,并且残忍地将这一行为升格为皇家制度!尽管殉葬的陋俗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每朝每代都不同程度有活人殉葬的事情发生,在当时也不足为奇。但在汉代以后也只是个例,并不像先秦时期那么兴盛,尤其在商周时更是达到登峰造极。
朱元璋对殉葬一事的态度,早在生前就已经显露出来,他几个先他而去的儿子在下葬前,就已经出现了殉葬的情况。所以搁在朱元璋自己身上,生前留下让妃子殉葬的遗诏,也就不足为奇了。遗诏的执行人,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从小就极其孝顺,14岁时父亲朱标生病,朱允炆昼夜服侍了两年。父亲死后,哀伤至极,以至于消瘦了很多。
朱元璋之所以选朱允炆继承皇位,除了要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重了朱允炆的孝心。在他打天下的时候,也许需要一个手段残忍和强权的君主,但太平盛世当以孝义治天下。而朱允炆就是一个书生皇帝,尤其喜欢古文化,即位后把三位儒家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视为心腹。也许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为了表达对爷爷一生的感恩,朱允炆坚持用“殉葬”这种古礼方式为自己的爷爷办葬礼。
痛心的是,朱元璋开启了明代殉葬的恶例,让这种残酷的礼制死灰复燃,以至于在他死后的三个皇帝都延续殉葬的陋俗,“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据明末毛奇龄《彤史拾遗记》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殉葬46人,明成祖朱棣殉葬16人,明仁宗朱高炽殉葬5人,明宣宗朱瞻基殉葬9人,明惠宗朱允炆由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没有葬礼。
至于那些不怎么受关注的藩王,死后陪同殉葬的人数,就更没办法统计了。直到第六代明英宗朱祁镇时,临终前才口谕“定后妃名分,勿以殡御殉葬”,从此明朝这种惨无人道的殉葬之礼才废除了。在殉葬之人的选定上,一般都是挑选那些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以及年轻的宫女。这些宫女通常没有被临幸过,有些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生前没有机会侍奉,死后在阴间长相伴,命运真是凄惨。
文章TAG:下葬 噩梦 梦见 活人 梦见活人下葬什么意思 人为什么做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