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过鬼节七月十四(有的地方过七月十五)吗。中国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之这就是中元节又叫“盂兰盆节”,俗称“鬼节”的由来,中元节是七月十五,又称鬼节,这是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孟兰盆会,七月十五中元节,提前做七月十四,这节俗你叫“鬼节”也称“盂兰盆节。
1、中元节你们那里过吗?怎么过?
中国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之说。都是以阴历计,上元节正月十五,是大家最熟悉的元宵节,又传说为玉皇大帝的生日,中元节是七月十五,又称鬼节,这是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孟兰盆会:下元节则为十月十五。古代此三节是十分隆重的祭祀节日,分别祭祀天官,地官,水官,中元节这一天据说鬼门大开,从闫罗到小鬼都到人间来过节,所以这一天忌讳很多,晚上早些回家,不要靠墙站立,不要勾肩搭背,以免灭掉肩上的生命之火等等。
2、你们过鬼节七月十四(有些地方过七月十五)吗?有什么风俗习惯?
你们过鬼节七月十四(有的地方过七月十五)吗?有什么风俗习惯?鬼节有三天,上元节(旧历的正月十五),中元节(旧历的七月十五),下元节(旧历十月十五),我们这里并没有七月十四是鬼节一说,道教认为,中元节是地官大帝的生日,也是地官大帝的祭祀日;也是传统的祭祖日。传说这一天阎罗王,允许阴间的所有鬼魂,来到人间抢食和收钱,也就是各家各户烧纸祭供品,
佛教是说目莲看到亡母在阴间受苦,以钵盛饭给母亲,其母亲刚要吃,便有火焰将食物烧成炭;目莲心疼母亲,就对佛祖说;“怎样能让母亲吃到食物?”佛祖说:“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当须十万众僧感神之力,在七月十五日,当代汝具百味果,颂经供养十万大德,”其佛跟众僧皆为施主咒愿;目莲也做盂兰盆会,放河灯,救母于水火中,后功德圆满母升天;后人就把这一天为鬼节。
我们这里有烧纸一说,表示给故人送钱,年轻人虽然不信,但也随俗,烧纸的来历:相传蔡伦发明了纸,纸卖的很快;他的兄嫂看了很眼红,也模仿蔡伦造纸;可他们一心想挣钱,纸的质量很差,卖不出去,积压的越来越多,蔡伦兄嫂很犯愁;正赶上七月十五,兄嫂二人灵机一动,就拿了一打纸到父母坟上去烧纸,别人问起,就说给父母送钱,别人也跟着照做,结果积压的纸全都卖光了;就有了后来的给故人烧纸一说。
我们这里在上元节,中元节是大型对祖先祭祀活动,象扫墓,给坟添土,也叫祭墓;在祭祀中,也要分一部分供品,送给“左坟右墓”,给邻坟鬼魂一点安慰,其实对故人的祭祀,即是活人对死人的尊重,也是对活人的安慰,过去的祭祀活动的大小,是代表了一定的勢力。下元节不搞祭祀活动,因为我们这里旧历十月非常的冷,手都伸不出来无法祭祀,
3、七月十四中元节,你们那是怎么过的,有何习俗?
七月十五中元节,提前做七月十四,这节俗你叫“鬼节”也称“盂兰盆节。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五,中元节七月十五做七月十四,据传这与宋末时元兵南侵有关,为逃避元兵,大家就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心有灵犀,提前一天祭祖,拜神鬼,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七月十五做七月十四,成了俗习。在古代,上大下三元节是要祭祖的,我地就有这习俗,
打醮,放河灯,祭鬼神,这又与佛教传入有关。佛教宣场轮回学说,捏造了一个目莲救母的故事:目莲孝母,但母刻毒,死后被罚入地狱受苦,目莲见母亲与饿鬼争食,他就用钵盛饭送给母亲吃,谁知饭没入口,即变为火炭,目莲奇怪便向佛诉说,佛说,你母罪重,赖你一人之力,无法解脱,须众僧法力才行,到了七月十五这天,佛便对众弟子说:谁要要替已死或在世的父母解除厄难,可用盆盛百味五果供方大德佛,用钵盛水饭泼给众饿鬼。
这就是中元节又叫“盂兰盆节”,俗称“鬼节”的由来,盂兰盆是天竺说,意为“解民于倒悬”之意。古人迷信,认为人死后会变神或鬼,所以要祭神鬼,习俗上,上中下三元节就要祭拜神鬼,尤其中元节最隆重最盛行,中元已入秋季,秋吃鸭肉对滋阴健脾开胃很有好处,所以做七月十四,我地多有宰鸭吃之的习惯,饮菊茶,尝秋鲜吃莲藕等。
文章TAG:中元节 中元节哪个地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