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刘勰都说,李陵之作,见疑于后代也。能够被称为后主,大家就可想而知是个什么皇帝了。而且山阳公是当时的最高爵位,而安乐公就低很多。而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朝政,进位安汉公,成为汉朝第一个公爵,进而篡位。比如刘协的山阳公就是郡公、刘禅的安乐公就是县公,有像曹魏最后两个小皇帝曹髦、曹奂,他们继位前的爵位就是高贵乡公和常道乡公,爵位都是乡公,就属于公爵中比较低级的了。

五言诗是什么时候有的?

五言诗是什么时候有的

五言诗之起源,魏晋以来即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迄无定论。有三种意见。1,起源于先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五言久矣。今人黄节《诗学》云,五言诗者,其源实导于《三百》。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行露》谁谓雀无角云云,仅四句半章。《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虽是全篇,但两句带"兮"字,也不能算是纯粹五言。

五言起源于先秦说,终嫌太过牵强。2,起源于西汉此说由与刘勰同时的文学批评家钟嵘提出。钟嵘《诗品》云,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萧统《文选》收苏武李陵诗七首,皆是五言。徐陵《玉台新咏》收枚乘九首五言诗。枚又早于了苏李数十年。则五言起源就更早了。然而此说六朝时即有人怀疑,刘宋时颜延之云,李陵众作,元是假托。

连刘勰都说,李陵之作,见疑于后代也。枚乘诸作,汉书本传未收,也不足信。后来,唐刘知几,宋苏轼,明杨慎顾炎武,清翁方纲都论证了苏李五言诗是伪作。梁启超则断定,苏李诗是汉末建安时人作伪。今人吴世昌举虞姬"汉兵已略地"与汉高祖姬戚夫人“相离三千里"及卓文君《白头吟》班婕妤《怨歌行》为例,论证"五言诗起源于(西汉)妇女文学"。

奈何所举诸诗均不见于史传记载,此说也属无根之谈。3,起源于东汉此说见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陆冯说,五言诗的起源,应该远溯于古代诗史上的乐府。民间采来的乐府,大都是东汉时的作品,有许多已是完整的五言,如《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这些诗句式整齐,语言流畅,技巧圆熟,是五言诗的源头。在东汉乐府诗的基碰上,逐渐产生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指的是什么?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指的是什么

自从我污化之后,就再也不能直视“后庭花”这三个字了。不过,“后庭花”却是大有来头。“后庭花”为大家所熟知,主要是因为杜牧的《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的“后庭花”是指南北朝时的一首词,全名为《玉树后庭花》,乃是陈后主所作。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国就陷入了南北分裂,北方是并联,多个政权同时并存,而南方则是串联,先后有五个朝代建立,如果再算上西晋之前割据江东的东吴政权,那么在将近三百年里,江南地区先后建立了六个政权,就是东吴、东晋和宋、齐、梁、陈四朝,这也就是所谓的“六朝”。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早限  柳博赟  秦景教  安乐  十二  早限末年都安乐指什么  柳博赟︱《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大秦景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