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样的比赛,实际上也体现了七夕作为一种节日,它的娱乐与社交的功能。穿针乞巧此外,既然是向织女“乞巧”,那自然也少不了乞求、祭拜的仪式。魏晋时期,“其夜洒扫于庭,露施机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荧重为稻,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七夕逐渐变成一种家庭的聚会,要摆香案、设供品,然后于月下向织女请求。
具体的仪式和供品,各地依风俗和物产不同有很大的差别。除了常见的茶、酒、点心、水果之外,有些地方有供“针”的。这个针并不是缝衣服的针,而是少女提前几天将豆子泡在水里,发出来的豆芽。摆上供品后,自然要祭拜织女,或者是画像、或者是泥塑的偶像,也有的地方直接对织女星祭拜。是祭拜,也是女性聚会的机会七夕节既然是祈祷,那么也免不了有一些占卜的习俗。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用蜘蛛来占卜,或许是因为蜘蛛结网,与人们织布有相似的地方吧。像《荆楚岁时记》中有“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的说法,这个“喜子”,就是蜘蛛的意思。具体的占卜做法各地有差别,但一般都是抓一只蜘蛛,放在小盒子里,然后第二天如果结网了,或者结的网多,便以为得巧。蜘蛛占卜除此之外,吃巧食也是一种乞巧的方式,包括各种特制的巧果、巧饭等等。
巧果除了各种时令的水果之外,一般会用各种油、面、糖混合然后油炸成不同形状的面果果。也有的地方会烙各种形状的饼子,也有见做各种糖人面人的。总之,各地风俗不同,花样很多。至于巧饭,一般是面条、水饺一类,但有些地区加入了一定的社交元素。比如山东一些地方,过去有七个姑娘一起准备材料,一起包水饺吃的习俗。巧果果三、乞巧节与今天传统的七夕节,或者说乞巧节,之所以能有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与这个“巧”对传统女性的意义有关。
咱们都知道,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一般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作为家庭中的女性,是不是手巧,是不是能织布,这是决定了女性在家中的地位的。所以传统的女性才会费尽心思,试图向上天求得一双巧手。到了今天,咱们对女性的评价标准和要求,早就跟过去不一样了。现代工业社会,也确实不需要女性再去织布纺纱。不过咱觉得,这并不是说“巧”就完全没有了用处。
现在的七夕节,爱情的元素越来越突出,不论男女,如果能在这一天送给心爱的对象一个自己手工制作的礼物,那应该也是非常浪漫的一件事情吧?所以恋爱中的女孩子们,在这一天也不妨拿起针线,哪怕是十字绣呢,绣上一幅有你们共同记忆的画卷,这也是件极好的事情啊!给心爱的男生,来幅十字绣吧参考文献:张勃、荣新:《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邱绮:《传统七夕节演变历程与现代转型》,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周思杨:《爱的时间一一试探我国当代爱情节日序列》,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赵逵夫:《七夕节的历史与七夕文化的乞巧内容》,《民俗研究》2011年第3期。(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鸣博士)本文为文史类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本文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文章TAG:七夕节 占卜 习俗 唐代 唐代七夕节用什么占卜 七夕节的6个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