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现行的公历就是外国,农历就是我国的,农历就是阴历,这样的理解认识是有不周有错误的。把农历仅作阴历看,是有认知上的错误的,我们使用的农历中的阳历,主要反映在二十四节气上,这与公历中的阳历是有所不同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闰年又是谁研究出来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颛顼发明的。

1、中国农历的24个节气是什么?

中国农历的24个节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解释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冬季的开始。

2、当今历法,24节气随着阳历走,那农历还有多大的意义呢?

我国自古以来就使用农历,有许多人对历法没有很好了解,而生错觉了。以为现行的公历就是外国,农历就是我国的,农历就是阴历,这样的理解认识是有不周有错误的,公历不全是外国的,农历不仅仅指阴历。我国习惯使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凡历法都是围绕太阳月亮而做的,阳历以太阳为主,阴历以月亮为主。公历是阳历之一种,我们使用的农历中的阳历,主要反映在二十四节气上,这与公历中的阳历是有所不同的。

把农历仅作阴历看,是有认知上的错误的,阴历又叫太阴历,是以月相变化特点而制定的,反映的是月亮运行规律,月的朔望盈亏变化过程,因为形象,比较直观,容易掌握,故为人先用。但阴历是没有指导农业之功效的,以观察太阳运行而创的阳历就有指导农业的功效,因为太阳的运行而生四季变化,形成冷热寒暑温度的不同。我国的先人就依据太阳运行规律而创造二十四节气以记之,用此来指农业生产,

3、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闰年又是谁研究出来的?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闰年又是谁研究出来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颛顼发明的。有人可能不认识颛顼这两个字,颛的意思是圆头胖脑,顼是饰品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头戴玉的人,颛顼(zhuānxū)中国上古部落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于若水,生活在穷桑,后封地于高阳,

后来称帝。废除鸟官制,建立五官制,并把少昊创立的八卦历废除,根据当时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创立了更为科学实用的颛顼历法。颛顼历法以孟春为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为立春,一年分十二月,每月三十天,每年的十二月为三十六天。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节气,四季共十二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的雏形和基础。

汉初的历法基本沿用颛顼历法,颛顼历法是一种四分历,以365日1/4日为回归年长度,十九年七闰,汉武帝时,司马迁等受命造汉历,邓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历,称太初历。这时候“二十四节气”基本创立完成,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标准,是北斗的运行方向,北斗的运行与二十八宿配合,组成了一个科学的历法和天象体系。


文章TAG:节气  农历  农历的节气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