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献子问于太史:“我听说,蛇智不如龙,因为龙不能生得,说龙智,可信吗?”蔡墨答道:“人实不智,而非龙智。古代养龙,所以有豢龙氏、御龙氏。”献子说:“这二氏,我也听说过,却不知其详情。有什么说道吗?”答道:“过去有飂叔安,有后裔叫董父,他实在是很喜欢龙,能求得年老之龙悉心喂养,龙多归服他。于是专门养龙,服待帝舜。

帝赐其姓董,氏为豢龙。封之于鬷川,鬷夷氏是其后代。所以帝舜之世有养龙之官。到了夏孔甲时,能顺从于上天。上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雄雌,孔甲不能喂养,而豢龙氏已灭。陶唐氏已经衰落,其后有刘累,曾学养龙于豢龙氏,来奉事孔甲,能喂养龙。夏后嘉奖他,赐氏御龙,以代替豕韦之后。一条雌龙死了,刘累暗地做成肉酱,以免其它龙发觉。

孔甲吃了很满意,不久派人用龙。刘累恐惧,自贬于鲁阳县,范氏就是他的后代。”尤其蔡墨以《周易》爻辞为证,形象揭示龙其实是古人常见之物:(史墨)答道:龙,水生之物。水官废弃久了,所以龙不生得。若非如此,《周易》怎么会有那么多关于龙的爻辞呢?《姤》辞“潜龙勿用”,《同人》辞“见龙在田”,《大有》辞“飞龙在天”,《夬》辞“亢龙有悔”,《坤》辞“见群龙无首,吉”,《剥》辞“龙战于野”。

如果不是朝夕可见,谁能描述得那么清楚呢?昭二十九年《传》,可以说是专门论述龙的篇章。不知各位还怀疑古代有龙否,反正嘉会是相信的:虞舜之时,祝融八姓之董氏,为豢龙之官,于夏而灭;至夏孔甲,祝融八姓之彭姓豕韦也曾养龙,后为唐尧之后、晋范氏之先刘累所代替。至周,祝融之后仅芈姓兴于江汉,此为楚国(参见《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

龙真的存在吗,你们有见过吗?龙的传说来源于哪?

龙真的存在吗,你们有见过吗龙的传说来源于哪

中国史书记载,夏朝时期有的贵族家里还建过龙囿,养龙食龙,后来龙遁迹深山大泽之内生活,偶尔在人间亮一下身影。可以说是龙不但存在,而且今天还现过身,只是与绝大多数人无缘。有一种观点以为,凡超自然的事,信则有,不信则无,龙和鬼神一样,全凭信仰决定有无。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主观意识决定不了客观现实,比如你相信自己能活一千年,你不信自己会死亡,难道就能信则有,不信则无吗?有人会说科学证明不了龙存在,因为没有找到龙存在的证据,所以世上自然没有龙的。

在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为什么还会有百姓以龙为名号和名字?

看到问题我第一个就想到赵云,常山赵子龙,他的字是子龙,为什么他的字可以是子龙呢?这样会不会冒犯到皇帝?封建社会为了维护等级制度,产生了一个特殊的产物,即避讳,所谓避讳就是自己要避免和皇帝、圣人和亲人的名字重复(“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如果重复的话,那么你就要用其他的字代替。如果不避讳的话,别人会觉得你没有教养,如果你的名字恰好有一个字和新皇帝的名字重复而不避讳,你可能会被砍头,这也是皇帝维护他的天子权威独门绝技,不服就杀头。

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因为朱和猪发音相似,所以猪从此改名叫做豕。古代的皇帝是真龙天子,那么百姓需要避龙这个字吗?不需要,避讳主要是名字,龙不是皇帝的名字,因此不需要避讳,百姓自然可以用。避讳从来不是绝对,有时候可以不避讳,比如清代入关代明的第一朝皇帝世祖名福临,但他从大局看不必要强制百姓避讳,因为避讳非常劳民伤财的事情,试想一下,上百万人改名字不仅百姓伤脑筋官员也要伤脑筋。

龙的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三皇五帝时期就有龙存在,可以说龙绝对不属于任何皇帝,龙比天子还大,所以皇帝敢把龙这个名字占为己有吗?龙这个字不需要避讳,因此人们可以取有龙的名字和别号,人们对龙的喜爱超乎想象,按理说龙这个字应该普遍存在,但是为什么古代中国历史上名字上有龙这么少呢?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中国人取名字非常有特点,他们认为名字往小取的小孩容易养,比如以前小孩的名字差不多都是狗蛋儿,牛娃之类,龙之大,他们不敢取龙这个字,他们认为名字带龙不会有好下场,但总有一些人不信邪。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样子  古代  古代的龙是什么样子的  你知道长什么样子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