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阳历8月8号立秋,而且是阴历七月初八凌晨3点12分57秒立秋,这个时间正是太阳南移移动到黄经135度。总之,对于今年立秋属于早立秋的时间,立秋的时间为8月8号凌晨三点多钟,这个时间正好是按照民间制定的时辰或者具体时间立秋的划分的标准,可以说今年属于早立秋的时间。
1、早立秋和晚立秋是如何划分的?
今年是8月8月(农历七月初八)凌晨3时12分57秒立秋,这一天太阳黄经运行到135度,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一年当中秋天的开始。在气候表现上,一般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大,秋叶染黄,天气渐凉,寻么关于早立秋和晚立秋是如何划分的呢?这个主要从时间上划分,并且有两个划分标准,一个是从月份上分,另一个是从分时上分,下面结合今年立秋,分别说一下划分标准:从分时上分“早立秋”还是“晚立秋”:一般来讲,在立秋当天的24个小时中,立秋发生在当天凌晨0时到中午12时之间,则为“早立秋”;而立秋发生在当天中午12时到夜时24时的时间段,则为“晚立秋”。
从月份上分“早立秋”还是“晚立秋”:一般立秋均在公历8月份的7日-9日,但是由于公历和农历在时间上有差异,有的时候立秋发生在农历6月份,比如2018年立秋是8月7日,农历6月26日,按月份说这就属于“早立秋”,也有的立秋发生在农历的7月份,比如今年立秋就是在农历7月8日,属于“晚立秋”。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是我国古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立秋节气,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关于立秋也有很多民间谚语产生,下面就列举几个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一、根据立秋情况判断后续天气的谚语:东汉大尚书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这个意思很明了,就是一天中早上立秋,可能天气变冷的比较快,也比较早;而夜里立秋,则会热很长时间,温度也会比较高。但今年的情况是七月份立秋,还是凌晨3点,按月份属于晚立秋,按分时属于早立秋,在两者不相一致时,应以月份为大,这样今年后期天气还是不会冷得太快的,不会象想象中的那么“冷飕飕”的,二、根据立秋情况判断年成的谚语:“六月秋早收晚不收,七月秋早晚都收”,啥意思?就是农历六月份立秋,对于一些种地种的比较早的,是可以获得丰收的,而对于一些种的比较晚的,生育期拖后,由于六月立秋很可能会来秋霜比较早,这样种的晚的农作物没等完全成熟,就被冻死了,所以就说是“晚不收”了。
而七月份立秋就没问题了,不管种的早的,还是种的晚一些的,由于季节后移,秋霜期延后,所有作物都会成熟,也就是说七月份立来肯定是个丰收年,今年就是7月份立秋,所以今年一定会丰收。三、根据立秋时作物生长预判后期情况谚语:在民间有句老俗话叫“立秋不拿头,秋后喂老牛”,这里的拿头是“出穗儿”的意思,意思是说在立秋这天,如果农作物还没有出穗儿的话,到收获的时候,就收获不到果实,这种庄稼只能等到秋后当做饲喂老牛的饲料,不会有收获粮食的,
2、今年立秋几时几分,立秋农村有何习俗,立秋过后,天气还会炎热吗?
今年立秋是,八月八日O三时十三分。农村老人们,最盼年年立秋时,他们都会说,立秋立秋喜事多,大地稻禾翻金浪,家中喜事连着贺是的,严热酷暑已快过,闷热流汗苦楚多,喜迎立秋渐凉爽,稻米趋熟累弯腰,立秋再热中午时,早晚天凉更惬意老农还谚说,立秋节之后,十八天地火也要愁,那都是,每天正午太阳之下呀,热个一阵头。
3、俗语说:“晚立秋热死牛,早立秋冷飕飕”,19年立秋时间,是早立秋吗?
你说的俗话,“早立秋,冷嗖嗖,晚立秋热死牛”。肯定是有一定地域性的,因为我国幅原辽阔,地域广大,经纬度差距很大,所以季节气候差别亦很大,我们黄准平原豫鲁苏皖地区也流传一段俗语,叫做“伏包秋,冷嗖嗖,秋包伏,热呼呼”。如此说来,今年立秋在三伏里面,是属于伏包秋,冷嗖嗖,而这不是与你说的俗语今年是晚立秋,热死牛正好相反吗?。
文章TAG:立秋 算得 划分 立秋时间是如何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