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可还清债务等。其实,所念的这些内容,都是以教育后代为主的,说明白一点,是念给自己的儿女们听的。最后,要提醒大家一点的是,在农村经常有一种骗人的先生,在此期间,四处骗钱。具我所知,这种先生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他们仅凭一张亡人通行证,就是这样了事了。然后拿到钱走了,有的一天地下,可以做好几家人的事,同时可以骗好几家人的钱。
广西人,农历7月14日,你们都有什么习俗?
鬼节指的是七月十四吧?我梧州的,我们家不过这种节,也没听说过要吃鸭,这种节说实话是可过可不过,政府层面是不会提倡这种迷信的节日的。再讲,七月十四是一个佛教节日,属于外来宗教延伸而成的节日,并非什么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只有有迷信色彩或有佛教信仰的人才热衷于过这类节日,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尤其是汉人)是不会在乎不会重视这种节日的。
各个节日的重要性,我们梧州是这样的,第一春节,第二中秋,第三端午,第四冬至,春夏秋冬四季各有一个大节,我这个节日重要性排序相信在全国大部份地方都是一样的,第一大节是春节这个就根本无需废话。七月十四怎么看都不像是节日,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没几个人会为这样的日子而准备,大不了就是个别家庭晚上加点菜意思意思,大街小巷也不会有什么气氛的,顶多是有些人会在路边烧纸,随着现在年轻人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节日终将会被主流社会边缘化,毕竟其本身就不是什么传统节日,没有文化传承的必要。
农历七月十四有多少地方很注重这个节日的呢?都有哪些风俗?
谢邀!农历七月半,就是传统的“中元节”,我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注重这个节日。中元节在我的湖北老家称“月半”,俗称“鬼节”。家乡流行一句话“年小月半大,清明说白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年的“月半”祭祀很重要。要比过年祭祖,或清明节扫墓都慎重。每年只要快入“七月半”了,年长些的老人就互相提醒着,过两天就是“月半”了,大家都说,年年我们都要“打发爹爹婆婆”,还不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们,指望他们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年年岁岁平平安安。
他们说的“打发爹爹婆婆”就是过月半的祭祀活动。为什么叫“打发爹爹婆婆”呢?因为一年中的祭祀活动,只有“月半”是必须封“纸壳”的。这“纸壳”里包的是细软的火纸,就是寄给亡人的现金,如今也有包印制的“冥币”。用白纸一包一包包好,然后按照规定的格式,写上接收者的姓名称呼,很有讲究。自己家里把格式称呼搞不清楚,又不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那就请别人到家里帮写。
月半封这种“纸壳”,涉及面广,家里儿媳妇娘家逝去的父母或别的亲人都要兼顾。各种亡灵根据身份辈份各寄几封,都要考虑周全。这种纸壳封好写好了,都放在一个大的圆形的竹筛子里面。家里还得炒几样菜。据说韭菜、冬瓜、马齿苋这是必须有的。菜做好了,就等傍晚时分,用筛子端着写好的纸壳,放上菜,带一些干稻草。在附近找一处有十字路口的地方,把纸封摆在稻草上,菜也放上,然后就点燃了。
文章TAG:美好生活 不懈 奋斗 七月 十四 七月十四什么结婚好吗 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