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冬眠时,蛇的感知力非常敏锐,蛇的舌细长、尖端分叉,它们的舌头总是不断吐出,捕捉飘荡在附近的粒子,舌头缩回到嘴里的一个特殊凹槽中,在那里气味被分析后传递到大脑,从而对周围环境和猎物做出精准判断。有些蛇类的鼻孔与眼睛之间各有一个凹下似漏斗形的感温器官,人们通常称之为“颊窝”,颊窝处有一层薄膜,对热非常敏感,周围气温千分之几摄氏度的变化也可以被蛇感知到。
靠着这灵敏的“热感应”,蛇能够在黑暗环境里准确地判断出猎物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一击即中。另外,蛇长期匍匐在地上,它与地面近距离接触,也可以通过地面的震动来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入冬眠期的蛇,等于是“闭目塞听”,它们很难感知外界变化,当敌人来袭时,它们基本察觉不到。不过蛇还是很聪明的,它知道自己在冬眠时比较脆弱,所以通常会选择相对隐蔽、狭窄的地方躲起来冬眠,比如干燥的洞穴、树洞或者岩石缝隙等。
这些藏身之处不易被察觉,而且对于蛇的天敌蛇鹫、蛇獴、蜜獾来说,这些地方相对狭小,所以即便它们发现了冬眠的蛇,受到体型的限制,它的的指爪或者鸟喙也很难到达蛇的藏身之地。不过对于体型小巧的老鼠来说,这应该不是什么难题,它们完全有可能进入蛇冬眠的洞穴、裂缝或者树洞吃掉冬眠期的蛇,所以民间有“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的说法。
冬眠的蛇也可能咬人冬眠的蛇虽然防御力、攻击力比较差,但是也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它们也可能会咬伤人。2019年12月31日,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虽然是年终岁尾,可是淇澳岛的某工地的工程却没有停止。不少工人都在紧锣密鼓地做着收尾工作,争取在新的一年来临前为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上午11点左右,一群工人到半坡上挖水沟。
大家正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位50多岁的老工人却突然大叫起来:“蛇,我被蛇咬了!”大家听到叫声,赶紧围过去,发现一条长约20多公分、拇指粗的竹叶青蛇正紧紧咬住老工人的腿,情况紧急,大家来不及多想,只能用锄头向蛇砸去。很显然这是一条正在冬眠的竹叶青蛇,老工人几锄头把它从土里挖了出来,它的好梦被惊扰后,恼羞成怒快速地冲向老工人的右腿,狠狠地咬住不放。
蛇被打晕了,现场的工人担心它醒来后会再伤人,于是把它装进一个玻璃瓶子里,并且拍了一张照片,大家迅速把受伤的老工人送到医院,医生看着照片对症下药,及时为伤者注射了抗毒血清。所以,冬眠的蛇一旦被打扰,那么可能会苏醒过来,并且会咬伤人。这其实可以解释《农夫和蛇》的故事里,蛇为什么咬了农夫,不是不懂得知恩图报,其实是本性如此,它只是在做自我防御。
文章TAG:死因 一动不动 蛇一动不动什么意思 死因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