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得到天子锡封赐氏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所以一个氏族的男性要标举自己的氏,展现自己的贵族身份。姓族和氏族是春秋以前社会的基本构成,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都生活在姓族和氏族中,相应地就有了这个族的徽号,那就是以姓氏标在名之前。但是值得加以特别说明的是,当时的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男性,他们一般会将自己的氏和名连用。
由于“氏族”是从“姓族”中分出来的。所以在男女结为婚姻时,女子要标举自己的姓,以防止发生族内婚。简而言之,男性称氏,女性称姓。比如说,秦始皇帝姓嬴,赵氏,名政。所以在当时的史书中,有称呼他为“赵政”的,却绝对没有称呼他为“嬴政”的例子。(后来的史书如此称呼,是混淆了姓和氏的概念)而如果与秦始皇帝同族的女子要出嫁,就会称为“嬴某”或“某嬴”。
汉高祖刘邦像但是以上姓和氏的明确区分是贵族们的用法。伴随着战国时期的列国变法,越来越多的原本不配使用姓氏的奴隶们获得自己的土地成为自耕农,摆脱了奴隶的身份,开始使用姓氏。而战国时期激烈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冲突也导致了众多贵族家族的崩溃。直到秦始皇帝一统天下,贵族只有嬴姓赵氏一家。而汉朝兴起,一介平民刘邦登基称“皇帝”,宣告了中国的氏族时代到此终结。
多少姓出自姬姓?有什么依据?
中国有多少姓出自姬姓?这是一个很有历史趣味的问题。说出来让人吃惊,中国现有的姓,80%以上出于远古的姬姓。可以说姬姓是“万姓之祖”。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追溯姬姓的发源。姓是母系氏族时期形成的。姬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人文始祖黄帝就姓姬。黄帝出生在姬水河边,就以姬为姓。他的后代都姓姬。先秦姓的数目是很少的。
顾炎武在《日知录.姓》中写:“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三。”大部分是女字旁,如姬、姜、姚、姒、妫、嬴等,都是不同的老祖母传下来的。周武王姬发就是黄帝后代。周朝实行分封制,他分封的鲁、晋、郑、卫、燕、虞、虢、吴、陈、曹、魏、蔡随、巴等诸侯国,国君都是姬姓。另外,炎帝姓姜,他封的一些如齐、申、吕等诸侯国,国君都姓姜。
氏是后来出现的,“氏者支也”,就是说,氏是由姓分化出来的,好比一棵树干(姓)长出许多支条(氏),氏比姓多出许多倍。例如,周文王找到舜的后代妫满公,封他在河南淮阳为诸侯国陈国,把长女嫁给他。陈国被楚国灭了,他们生的子孙就以陈国为氏,陈氏。后来,母权制的姓让位于父权家长制的氏,氏变成姓。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姓氏合二为一了。
文章TAG:姓氏 古代 姬姓氏什么区别 古代的姓和氏分别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