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雄安新区三县4.3万亩耕地实施休耕,每亩补贴人民币500元。作为中国最大的北方大粮仓,黑龙江省有广袤的水稻田。多年的连耕连种,已经对原来肥沃的土地,其肥力和土质已经严重降低。现在实行水稻田休耕三年,这是一件好的想法和认识。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提三种意见。这是一个大规模的政府规划,需要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支持。
三年不种水稻,对个人来说,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应该让他们知道,暂时有点损失,是为了今后的更加美好。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他们同样需要实实在在的利益。财政补助必须合理,每年必须按时无缺到位。对于水稻田休耕,我认为采取三三制比较好。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搞休耕,这样运作起来比较有科学性。至于黑龙江省水稻休耕,三年以后种什么,我认为以后继续种水稻。
老人说今年是八龙治水、两人分饼、五牛耕田、八人三锄,龙多好吗?
2022年公历元旦到了,也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你知道什么叫元旦吗?“元”比较好理解,就是首或第一的意思。那么旦是什么意思呢?旦字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形容太阳从地面上冉冉升起。在古代时候人们对日月是非常崇拜的,他们认为这个高悬在空中的日月是不能够违抗的。公历元旦是民国时期孙中山改用阳历时定下来的,古代历法都是皇帝颁布的,具有权威性的。
所以,这次推翻封建社会后,启用新的历法,多少有点改朝换代的意思。我们在阅读古书或者看古装剧时说的元旦指的是古代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就是正月初一。咱们国家农历新年随着历法的不同,也在变化着。像夏朝以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为正月;周朝以冬月为正月;秦朝以十月为正月,也就是说大秦帝国元旦是农历十月一日。老话说,“十月初一晴,单衣过寒冬”,这里的十月初一指的就是秦朝的元旦。
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如果是晴天的话,那么等到了冬天会就会比较暖和,身上只穿一件单衣都能过冬了!你看老祖宗是看十月初一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来预测冬天的情况的。到了汉武帝时期又把元月定为正月,即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也就是说,古代的元旦就是我们现在的正月初一。老人说,2022年是“八龙治水、两人分饼、五牛耕田、八人三锄”,是什么样的年景呢?龙多了好不好呢?我们常说“辰龙”、“丑牛”,是古人按“天干地支”循环起来记录日期中的一天。
我们按这个方法来推算,从正月初一开始,初几出现“辰日”就是几龙治水,初几出现“丑日”就是几牛耕田。我们来数一下,今年第一个“壬辰日”是初八那天,也就是“八龙治水”;第一个“丑日”是初五那天,所以,今年是“五牛耕田”!在古代人们认为龙是管下雨的,用龙多少来判断今年“旱涝”。所以,通过龙多少来判断年景。龙多了会下雨多吗?是涝年吗?其实,完全相反,龙多了反而会出现旱灾。
文章TAG:耕田 农村 耕田种什么好 农村三种耕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