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褚遂良、虞世南等一些书家的楷书,其书法造诣和在历史上的书法成就,个人认为应该说不在那四家之下,甚至某些方面还要超越那四家,但就是因为在他们的书法里包含了更多的技法和内涵,所以学起来会更难以掌握,所以学他们的就少也是正常了。本人少年时以柳公权玄秘塔入门,后来也写过颜真卿勤礼碑,到中年时有老师劝导写写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结果发现了更多的精彩内容,后来也有老师讲在写行书之前,尤其是写二王,先写一下褚遂良,会更快捷,是有其道理的。

二:褚遂良笔法更复杂精妙,呼应关系更强使然。现在从褚遂良这取法比较多的碑是雁塔圣教序,帖是大字阴符经、倪宽赞。而这些碑帖里,无论是露锋用笔,还是近似行书的连带呼应,都是在楷书里比较不多见的,而且没有一定的基础,学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下图,大字阴符经里的几个字,灵活飞动之势,直接学这样的书法可能需要更多的磨练、更长的时间。

时至今日,虽然在头条里看的不多,但随着社会上书法教育的普及,和出自大中院校书法专业的毕业生走上教育岗位,很多学习书法的已经越来越多地不满足于那四大家了,涉猎越来越广泛,取法褚遂良的比原来要多。看我们的儿童书法大赛了,学褚遂良的也大有人在,从一个展览同时获奖作品里选了两个(选自书法报第十四届全国少儿书法楷书现场总决赛),见下图。

春节近了,你知道贴春联、贴福字有哪些禁忌吗?

书法碑和帖的风格特点都是什么

春节贴对联的禁忌不多,但需讲究的规矩却不少,网友说了很多,也很好,恕不赘述 。下面我单就在不同的场所,要贴能体现场所特色的对联这一问题,略述一二,以供大家参考 。不同的场所贴不同的对联,这一点也很重要,适应街门贴的对联,就不能贴在堂屋门上;适应贴在仓房门上的对联,就不能贴在厨房门上……如若不然,就会闹出笑话。

‘只生一个好’,是计划生育单位的对联,若贴在养猪场就不合适。街门的对联内容要有景有情,意境深远,如:碧水绕门蓝作带;青山当户翠为屏。万里祥光辉吉宅;四时瑞气集华门。……上房屋门对联,如家有高龄老人,要贴寿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似南山不老松 。天上星辰应做伴;人间松柏 不知年。如无高龄老人,也应贴含有书香雅韵的对联。

如:四望烟霞春富贵;一庭兰桂日馨香。画菊傲霜当笔劲;咏梅斗雪诗必雄。客房联即要体现出主人的儒雅风貌,又要体现出主人的好客、热情。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明月清风开朗韵;高山流水有知音。在我们家乡,厨房贴联更有讲究,灶台要贴‘小心火烛’。灶王爷的神像两旁要贴‘二十三日去;除一五更来’,或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梁诗正的《十宫帖》真的对启功先生的书法影响很大吗?你怎么看?

关于启功先生书法的师承确实有很多的流言蜚语,特别是其书风非常接近的梁诗正的书法、成亲王的书法,很多人都说启功先生是学了他们的书法。说这些话的人肯定是对书法不是很深入学习过的,因为在启功先生的这个水平,他的书法取法不可能这么低。与其说启功先生是学梁诗正和成亲王的书法,倒不如说是因为他们有着相近的书法取法对象,所以造就了风格上有些相近。

梁诗正是雍正八年的探花,清人李元度在《国朝先正事略》提到过梁诗正的书法师承:“公书初学柳成宫(柳公权),继参文(文征明)、赵(赵孟頫),晚师颜(颜真卿)、李北海。”梁诗正的师法对象和启功先生的师法对象是几乎一样的,只不过是先后的顺序不一致而已。启功先生早年是跟其祖父学习欧阳询的《九成宫》,但那时不太理解笔法,后来从颜真卿的《多宝塔》中领悟到了用笔的起始转折,还被他的祖父称赞。

二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学习赵孟頫的《胆巴碑》,但后来自认为不解用笔之趣,所以又受到董其昌的书学影响,开始学习董其昌的书法。这时他的书法给人一种流丽、飘逸的感觉,但发现缺乏骨力,于是又回头学习《九成宫》。这在他的诗句中可以得到验证“先摹赵董后欧阳”。启功先生的书法是先从赵孟頫和董其昌的清秀、飘逸转向欧阳询的端稳和严谨。

“晚爱诚悬竟体芳”之后启功先生又临柳公权的《玄秘塔》,取柳楷体势上的劲媚与骨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稳定的书法风格。赵孟頫、董其昌、欧阳询、柳公权这四家是启功先生在他的论书绝句中提到的四个主要师法对象。而从启功先生的临帖汇总目录和不同阶段的风格来看,除了以上几位之外,楷书于“二王”、苏轼、颜真卿、唐人写经、《张猛龙碑》、虞世南等用功较多;行书及行草书则学习“二王”诸帖、米芾、杨凝式、《阁帖》等;草书学习的是怀素、张旭、黄庭坚等人。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最绝  十宫  杜甫  美人  一首  十宫帖都是写的什么意思  杜甫最绝的一首美人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