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东北马鹿又叫黄臀赤鹿八杈鹿

东北马鹿:野生种源主要分布在长白山脉、完达山麓及大、小兴安岭地区。以内蒙和黑龙江省分布较多。东北马鹿夏毛为红棕色或粟色,冬毛厚密呈灰褐色,腹部及股内侧为白色。臀斑大呈浅黄色,所以又称:黄臀赤鹿。因为头部角角最多可分8杈,所以又称八杈鹿。
马鹿有多个亚种,我国有个亚种,东北马鹿是其中的 一种。东北马鹿产于我国的东北,所以叫东北马鹿。可是东北马鹿为什么又叫黄臀赤鹿、八杈鹿呢?要明白其中的原因就得清楚地知道东北马鹿的外形特征———也就是要知道东北马鹿长得什么样。 东北马鹿的个子比梅花鹿大些,身长有!$)至(#)厘米,尾巴的长度却和小朋友的牙刷差不多,仅有!(至!#厘米,体重相当于()个小朋友合在一起的重量,约())至
东北马鹿属大型的茸用鹿,成年公鹿的肩高130~140厘米,体长135~145厘米,体重230~320公斤;成年母鹿肩高115~130厘米,体长118~132厘米,体重110~135公斤。头较大,呈楔形,眶下腺发达,泪窝明显。四肢较长,后肢更健壮,有较强的奔跑能力。东北马鹿夏毛为红棕色或粟色,冬毛厚密呈灰褐色,腹部及股内侧为白色。臀斑大呈浅黄色,尾毛较短,其毛色同臀斑。颈部鬣毛较长,冬季髯毛黑长。初生仔鹿体躯两侧有明显的白色斑花,待换冬毛时斑花消失。东北马鹿茸角的分生点较低,为双门桩(单门桩率很低),眉、冰枝的间距很近,主干和眉枝较短,茸质较磁实,茸毛为黑褐色。成角最多可分5~6杈。因为它的臀部是棕黄色的和其他鹿不太一样因而得名。它的角很多杈,所以又称为八杈鹿。

为什么东北马鹿又叫黄臀赤鹿八杈鹿

2,鹿肉的食用价值

鹿的肉。梅花鹿又称药鹿,马鹿又称八叉鹿、黄臀赤鹿。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西北、西南、华南、文昌地区,有人工饲养。杀鹿时,取肉洗净鲜用。[性能]味甘,性温。能益气血,补虚羸,补肾益精。[用途]用于虚损羸瘦,气血不足,体倦乏力,或产后缺乳;肾虚阳衰,肾精不足,腰脊酸软,畏寒肢冷,阳痿精少。[用法]煮汤,入菜肴。[注意]阴虚阳亢或有热者不宜食。炎热季节不宜食。[附方]1,鹿肉黄芪汤:鹿肉120g,切块,黄芪30g,大枣10个。加水煎煮,煮至肉熟透,饮汤食肉。鹿肉配黄芪、大枣最能温补人之气血。适用于气血不足、虚羸少气或产后缺乳等。2,鹿肉杜仲汤:鹿肉120g,切块,杜仲12g。加水煎煮,煮至肉熟透,稍加食盐、胡椒调味。饮汤食肉。本方取鹿肉补肾阳、益精血,用杜仲补肝肾、壮筋骨。用于肝肾不足、阳虚精少、筋骨不健所致的腰背酸痛,脚膝乏力,阳虚尿频。
梅花鹿一身都是宝,吃鹿肉对身体特别好。肉质细嫩,营养很易于被人体吸收,属温补。有人误解吃鹿肉会上火,除非身体正感冒发烧时不适合吃。寒大的,40岁以上的人食用鹿肉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有外伤或有感染发热以及阳盛上火之人不宜食用。鹿肉性温和,有补脾益气、温肾壮阴的功效。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鹿肉属于纯阳之物,补益肾气之功为所有肉类之首,故对于新婚夫妇和肾气日衰的老人,吃鹿肉是很好的补益食品,对那此经常手脚冰凉的人也有很好的温煦作用。鹿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胆固醇很低等特点,有绿色食品美誉.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睡眠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明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鹿全身都可入药。”鹿肉的滋补作用和肉质口味在兽类中堪称上品。民间也有天上龙肉,地上鹿肉的说法,可见鹿的价值.普通百姓很难吃到。到了新中国以后,由于梅花鹿数量稀少,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不允许宰杀,人们还是无法对其食用。直到近些年,由于保护、人工驯养措施得当,使人工驯养的梅花鹿得到快速发展,国家也相应的出台政策法规,允许国内极少数企业按国家配额对梅花鹿肉及副产品进行加工、销售。使今日的百姓才能吃到期盼长久的鹿肉等产品。所以现在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昔日帝王宴,今日百姓餐”

鹿肉的食用价值

3,梅花鹿和马鹿怎么区分

马鹿身上没有梅花鹿身上的斑点明显,体型也稍大鹿茸质量梅花鹿最好
前往百度APP查看回答外形不同:马鹿的体形似骏马,体色为深褐色,背部和两侧布有白色斑点,梅花鹿的体型中等,背部中央有背线,颜色多为暗褐色。习性不同:马鹿一般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平时喜欢在灌丛和草地等地方活动,梅花鹿通常是成群活动,活动时间多为早晨和黄昏
马鹿与梅花鹿的区别
马 鹿 别名赤鹿、八叉鹿、白臀鹿,属于偶蹄目鹿科,拉丁学名Cervus elaphus,英文名red deer。 大型鹿类,体长180厘米左右,肩高110~130厘米,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夏毛短,通体呈赤褐色,冬毛灰棕色。 马鹿川西亚种,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几盖整个臀部,与马鹿其他亚种不同,故亦称“白臀鹿”。 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 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地。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材。已广为养殖。 梅花鹿 别 名 花鹿、鹿 学 名 Cervus nippon 英文名 sika deer 鹿 科 Cervidae 分 布 东北、安徽、江西和四川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体长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体重100~150千克,雌鹿较小。雄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黄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故称“梅花鹿”。臀斑白色。 生活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所改变。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晨昏活动,以青草树叶为食,好舔食盐碱。9~11月份发情交配,雄鹿间争雌很激烈,各自占有一定的地盘范围,次年4~6月份产仔,每胎l仔,幼仔身上有白色斑点。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野生数量极少,现人工养殖种群已达数十万只。
听他们的叫声

梅花鹿和马鹿怎么区分

4,鹿的种类及名称寓意

鹿是偶蹄目的1科,共16属约52种。 ◆鹿 是鹿科动物的总称,有人称鹿为经济动物,有人称鹿为药用动物,都说明鹿的经济价值很高。世界上有鹿科动物47种,我国有鹿科动物9属16种,它们是斑鹿属的斑鹿;鹿属的梅花鹿。水鹿(黑鹿)、白唇鹿、马鹿、泽鹿(坡鹿);糜鹿属的糜鹿;狍属的狍;驼鹿属的驼鹿;驯鹿属的驯鹿;麂属的黑麂、小麂、赤麂;毛冠鹿属的毛冠鹿;獐属的獐(河麂)。一般又将有茸用价值的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等称为茸用鹿,我国药典只承认梅花鹿与马鹿。现分别叙述如下。 ◆ 1 梅花鹿 Sika-deer 梅花鹿是中型鹿,体重80-130千克,夏毛为棕褐色、黄褐色或棕红色,周身布满白斑,如梅花一样,故称梅花鹿。我国的梅花鹿共有6个亚种,现仅存原产东北长白山地区的东北梅花鹿亚种和四川梅花鹿亚种,四川梅花鹿亚种仅数百只。东北梅花鹿亚种野生的已不多,较多的是家养梅花鹿,全国约有40万~50万只。 吉林省饲养梅花鹿约有300年历史,现存栏15万只,由于地域的隔离,生态条件的差异,在生理解剖、生产性能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据此又将吉林省梅花鹿分为5个类型群,它们是双阳型梅花鹿、东丰型梅花鹿、伊通型梅花鹿。龙潭山型梅花鹿和抚松型梅花鹿。在这些梅花鹿类型群基础上,经过人工多年选种选育,又培育成双阳梅花鹿品种、长白山梅花鹿品系和西丰梅花鹿品种。这些鹿具有生产能力强、遗传性稳定等特点,对推动养鹿业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 ◆ 2 马鹿 Red deer 马鹿是大型鹿,体重150~250千克,是赤鹿的一种,因其像马而称为马鹿。关于马鹿亚种分类上尚存在分歧,马逸清(1998)将世界马鹿分为22个亚种。我国有8个亚种,分别是:天山亚种、叶尔羌(塔里木)亚种、阿尔泰亚种、东北亚种、阿拉善亚种、甘肃亚种、四川亚种和西藏亚种。 我国的野生马鹿较多,主要在新疆、内蒙古和大小兴安岭。20世纪80年代尚不下30万~40万只,由于滥捕滥猎,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家养马鹿大约10万只。 (1)东北马鹿也叫黄臀赤鹿,原产于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地区。东北马鹿体大,但生产能力低,目前饲养的大部分已与天山马鹿杂交改良。 (2)天山马鹿产在新疆北部,其中以产在伊犁地区和阿勒泰地区的马鹿生产力高,被广泛引种到内地。引种到辽宁省清源地区的天山马鹿,经培育已形成天山马鹿清源品系,生产能力比原产地又有所提高。 (3)塔里木马鹿产在新疆南部塔里木河流域,因其生活在干旱少雨的戈壁地区,具有耐干旱、耐粗饲、生产力高等特点,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的培育,已育成塔里木马鹿品种。 ◆ 3 白唇鹿 白唇鹿也是大型鹿,生活在海拔3 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其茸骨化程度轻,茸皮含脂肪较少,因其特化性强,引种内地不易生活。 ◆ 4 木鹿 中型鹿,主要分布在云、贵、两广及台湾省,其茸三尖骨化程度大。 此外,驯鹿、坡鹿、驼鹿、糜鹿也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5,鹿有那些品种

梅花鹿 梅花鹿:梅花鹿主要是茸用,家养的梅花鹿经过多年人工培育而形成的,已形成人工培育品种(品系)的有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等优良品种。 1、双阳梅花鹿:双阳梅花鹿是在双阳型梅花鹿基础上人工培育的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的特点, 成年公鹿体高101—111cm,体长103—113cm,体重130Kg;额宽平,胸宽深,白花大而鲜,茸粗长,肥嫩上冲。1—10锯公鹿平均鲜茸重2.9Kg以上,58.2%的公鹿鲜茸达到3kg,母鹿繁殖成活率达82%,仔鹿初生重5.62—5.76kg,遗传性稳定,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 2、长白山梅花鹿是在抚松型梅花鹿基础上人工培育而成。性情温顺,生产利用年限长。 成年公鹿体高95—117cm,体长95—115cm,体重134kg,头大,颈粗短,胸宽腹大,鹿茸挺园上冲;1—15锯公鹿鲜茸平均3.16kg,57.3%的公鹿鲜茸达3.0kg,母鹿繁殖成活率达80%,初生仔鹿体重5.2—6.2kg。 3、西丰梅花鹿也是人工培育品种,具有高产早熟,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 公鹿体高98—108cm,体长102—109cm,体重110—130kg;四肢短而粗,胸腹圆大,头额宽平眼大。1—10锯公鹿鲜茸平均3.06kg,70.9%的公鹿鲜茸达3.0kg;母鹿繁殖成活率70—80%,仔鹿出生重5.8—6.1kg。 马鹿 马鹿又称为赤鹿。体型较大,体重约160-300公斤,体高1.2-1.4米左右,背脊平直;耳大呈圆形;颈长,约占体长三分之一,颈下被毛较长,尾短,四肢长,蹄圆而大。 马鹿冬毛厚密,有绒毛,呈灰棕色,颈及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条纹从额部开始沿背中线向后伸延,幼鹿的这一条纹比较明显。夏毛较短为赤褐色,无绒毛;腹部及四肢内侧被毛呈苍灰色。 马鹿的雄鹿有角,雌鹿无角。在角的基部即分出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成直角;主干稍长,稍向后倾斜;第二枝紧接于眉叉后从主干分出,二者间隔甚短;第三枝与第二枝距离较长,主干末端有时再分出两小枝;角基部有一圈小瘤状突起。 马鹿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近年来南方有些省也有引进饲养。 水鹿 水鹿又称黑鹿,有的地方将其称为“山牛”,在我国的南方分布较广。水鹿的体形较大,体重约150-200公斤,体高1.3米左右,躯干粗壮,四肢细长。颈长,耳大直立,主蹄大,悬蹄小;尾基部扁阔肥厚,末端尖细,有黑色的长毛;颈、背及体侧的被毛粗硬,腹毛则较软;水鹿全身被毛大部分为粟棕色,从额部开始沿背中线直至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纹。雄鹿在角的基部周围有密生被毛,并伸延至颊及眼圈,其毛尖为黄褐色;耳背的被毛为粟棕色,耳内的呈土黄色,边缘则近白色;臀毛呈锈棕色;四肢外侧有粟棕色的条纹自腿部直至足趾,内侧被毛为黄棕色。 水鹿雄鹿有角,雌鹿无角;水鹿角长在额部的后外侧,并稍向外倾斜,相对的角叉形成“U”字形。眉叉短,尖向上与主干间形成一锐角;主干可分枝两次,整个角形成三叉;角基部也有一圈骨质的小瘤状突起。
除了北美驯鹿,应该还有美洲驼鹿。

6,梅花鹿和马鹿的区别是什么

1、 体型不同梅花鹿体型较小,是一种中小型鹿。马鹿体型大,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2、长角不同梅花鹿只有公鹿长角,马鹿公母都长角。3、寿命时间不同马鹿寿命最长可达37年,生产利用年限达15~20年,是奶牛的2~3倍,梅花鹿可利用年限为10年以上。4、生活习性不同梅花鹿出生重6千克左右,马鹿1千克左右。0~6月龄时幼鹿生长发育最快,马鹿0~6月龄平均日增重为0.67千克。6月龄时,马鹿体重可达140千克,18个月龄达210千克。鹿14~16月龄可发情配种,2岁时可产仔,公鹿在生后5个月内长出初角茸。扩展资料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马鹿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地。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材。已广为养殖。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马鹿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梅花鹿
马鹿与梅花鹿的区别
(一)体型不同;(二)外观不同:(三)生存环境不同:(四)生存国家不同。梅花鹿,学名:Cervusnippon. 马鹿,学名:Cervuselaphus. 首先,从体型上来比较: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而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其次,从外观上来比较:梅花鹿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黄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臀斑白色,故称“梅花鹿”,其中雌鹿较小,雄鹿有角,一般四叉。马鹿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再者,梅花鹿和马鹿的生存环境不同:梅花鹿一般生活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所改变。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晨昏活动。而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最后分布国家不同:梅花鹿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俄罗斯。而马鹿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非等。
马 鹿 别名赤鹿、八叉鹿、白臀鹿,属于偶蹄目鹿科,拉丁学名Cervus elaphus,英文名red deer。 大型鹿类,体长180厘米左右,肩高110~130厘米,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夏毛短,通体呈赤褐色,冬毛灰棕色。 马鹿川西亚种,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几盖整个臀部,与马鹿其他亚种不同,故亦称“白臀鹿”。 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 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地。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材。已广为养殖。 梅花鹿 别 名 花鹿、鹿 学 名 Cervus nippon 英文名 sika deer 鹿 科 Cervidae 分 布 东北、安徽、江西和四川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体长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体重100~150千克,雌鹿较小。雄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黄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故称“梅花鹿”。臀斑白色。 生活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所改变。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晨昏活动,以青草树叶为食,好舔食盐碱。9~11月份发情交配,雄鹿间争雌很激烈,各自占有一定的地盘范围,次年4~6月份产仔,每胎l仔,幼仔身上有白色斑点。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野生数量极少,现人工养殖种群已达数十万只。
马 鹿 别名赤鹿、八叉鹿、白臀鹿,属于偶蹄目鹿科,拉丁学名Cervus elaphus,英文名red deer。 大型鹿类,体长180厘米左右,肩高110~130厘米,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夏毛短,通体呈赤褐色,冬毛灰棕色。 马鹿川西亚种,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几盖整个臀部,与马鹿其他亚种不同,故亦称“白臀鹿”。 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 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地。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材。已广为养殖。

文章TAG:赤鹿  为什么  什么  东北  赤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