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易 该归为儒学还是道学

都可以。如果主要谈论学术,那就归于儒学。而谈论阴阳之类的,就归于道家。
这要从易经的由来分析。《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相传秦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魏晋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和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而研究易经的这些人,如京房、朱熹都是儒家学派的名人。道教的历史只有1800多年,兴盛于我国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同时援引阴阳五行学说,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建立起了一套 天人感应 的神学体系,把儒学神学化了,从这一点说,汉代的儒已经不再是先秦的儒。刘秀利用谶纬登上皇帝宝座后,更把谶纬作为一种统治工具
都不是
《周易》其核心是道家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但《周易》中的经文及《易传》为儒家孔子所撰,所以就有了儒家的思想。
这要从易经的由来分析。《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相传秦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魏晋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和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而研究易经的这些人,如京房、朱熹都是儒家学派的名人。道教的历史只有1800多年,兴盛于我国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同时援引阴阳五行学说,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建立起了一套 天人感应 的神学体系,把儒学神学化了,从这一点说,汉代的儒已经不再是先秦的儒。刘秀利用谶纬登上皇帝宝座后,更把谶纬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之后的白虎观会议,用谶纬解释经义,今文经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在统治阶级的提倡下,谶纬神学得到广泛的流行和应用,成为东汉时期重要的社会思潮。 东汉时形成宗教,之后是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的。分为五类:山、医、命、相、卜。如此看来与易学也属于一脉相承的。由此得出结论,周易学说是中国各类学说的鼻祖,儒家学派和道家的学说都是源于周易。这是我查阅很多资料后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周易 该归为儒学还是道学

2,易经属于道家还是儒家

易经有三本,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迷信。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3)不易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这是《易经》的三个原则,先要懂得。 ——————————————————详细资料见南怀瑾《周易杂说》,书店都有卖。

易经属于道家还是儒家


文章TAG:易经  道家  还是  儒家  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  该归为儒学还是道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