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老四真正的当了老板,对于腐败问题一直深恶痛绝的他,终于开始了大展拳脚。所以这个职场道理告诉我们,当你说了不算的时候,很多事情明知道有问题,明知道怎么办,也先别激动。先从老板角度出发,将这个事情解决了,得到老板肯定再说,等你以后说了算的时候,再解决自己深恶痛绝的问题吧。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

古代上朝时间那么早,那些上朝的是住在哪里?上完朝又在哪里工作?

古代上朝时间那么早,那些上朝的是住在哪里上完朝又在哪里工作

不同的朝代里面,上朝时间不一样,上朝的方式也不一样。朝代众多,拿唐朝举例。Δ早朝模拟图(来源于网络)早朝时间一般在五点到七点,离皇宫近一点的可以晚点出门,远一点的凌晨一两点就要整装待发了。不要看着他们起的早,他们睡得更早,因为古代没有电,一般在七点就已经休息了。就算三点赶去上朝,都已经休息了八小时了。

上完朝一般会比较累,所以这个时候大都回家休息了,有个说法叫『回笼觉』,据说由此而来的。有资格上朝的人,都是大官,不用再去做值班之类的小事。一般有需要处理的事务,在家也可以处理,当然不排除敬业的上完朝就去上班。每个朝代都有这个朝代的特点,但是一般都是前紧后松。在朝代的前期,所有人都是干劲十足,恨不得一天24小时开会。

所以一般这个时期,除了遇到重大的丧葬、节日之外,每天都要有早朝。到了后期,就比较松散了,有的是三六九早朝,有的干脆几十年不上朝,无怪乎国家走向灭亡。Δ皇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上朝的时候,官员们大多数都是住在自己的家里。唐朝就已经实行了“宵禁”政策,太阳下山后,所有的集市,店铺,居民全部都要闭户,就连皇城大门也是关着的。

一直到了第二天五更天的时候(凌晨三点左右),皇宫城门楼上会敲鼓释放信号,这个时候才允许打开大门。所以官员就算是起的再早,身为皇城一员,就要以身作则,恪守皇城规矩,不到点出不了自家大门。所以古代官员都是算好了时间起床,然后去赶早朝。上朝时间是规定死的,只可以早到,不可以迟到。一旦迟到,轻则挨骂罚款,重则判刑入狱。

早朝开始之前,文武百官必须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全部在大明宫前站好队。一般太监会在旁边打着灯笼,或是举着火把。倘若运气不好,遇到了阴雨天气,没有办法只能硬熬着。唯有宰相等德高望重之人,才被允许到宫门外地方避避雨。Δ皇宫(图片来源于网络)退朝一般是叫做“放仗”,也就是撤除仪仗的意思。皇帝还要和宰相继续讨论朝政,一般是退到后面规格比较小,却很舒服的地方。

其他下朝的官员,都可以在朝堂廊下吃一顿皇家提供的早餐,一般被称作是“廊下食”。在这之后,没有特殊安排的人,都可以回家休息或者去上班,但是下午就休息了,只上半天班。有一点要特别强调的,虽然下午与晚上不上班,但是有人一直在值守。Δ长安(图片来源于网络)到了朝代的后期,朝廷官员虽然不用每天都要上朝,但是每天早起是必须的。

三国时期百官上朝时都要带上一条木板在手上,这有什么讲究?做什么用的?

三国时期百官上朝时都要带上一条木板在手上,这有什么讲究做什么用的

这个木板叫“笏板”,材料有玉、象牙、竹木等等,是古代朝臣面见君王时候的必需品,所以笏板又叫“朝板”。笏板的两个作为笏板有着两个作用,第一个便是用作记录君王的命令和指示,实际上,皇帝的旨意大多为口谕,尤其是上朝时的指示,更具有随机性。所以皇帝可以随便说,大臣可不敢随便听,一旦把陛下的命令记错了,或者干脆忘了,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所以这笏板必不可少。

笏板的第二个作用就是挡住朝臣自己的脸。挡脸当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丑,虽然皇帝近在咫尺,但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直视君主便是一种大不敬,因此,在上朝时,大臣们可不敢面和君主大眼瞪小眼,而是老老实实的盯着笏板,这是一种礼貌。笏板的历史与规格早在东周列国时期,笏板就已经被合诸侯国普遍使用了,《礼记》中对笏板的尺寸做了规定,即“笏长2尺6寸,中宽3寸”,其实这是古度量,实际出土的实物并没那么长。

关于笏板的材质,唐代规定五品官职以上执象牙笏板,以下则执竹木笏板;可能也觉得竹木太寒酸,所以到了明朝,则规定五品以上持象牙笏板,以下的就甭费劲了,直接空着手吧。到了清朝干脆连五品以上的都不用了,反正大家都自觉不朝着皇帝那方向瞅就是了,你问需要记点东西怎么办?傻呀,春秋时期没纸,清朝还没有么?一张小纸条,一支狼毫搞定。

大家对笏板的普遍误读虽说笏板有挡脸的作用,但记录君王旨意的作用是笏板被发明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大家以为笏板是人手一个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朝中事物繁忙的大臣会在上朝时准备好几个笏板,走起路来来丁零当啷,上朝的时候,赶上皇上是个话唠,就得写满一个再拿出来一个空白的继续写。我是明离子,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古都  低调  百官  十三  这座  百官朝拱需要什么  这座低调的十三朝古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