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将新收获的农作物制成各种食物,作为贡品敬献给祖先,一方面请祖先品尝,另外也存了感谢祖先保佑丰收的意思。夏至祭祖的习俗同样传自先秦,如《管子》中就有“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大)宗,其盛以麦。麦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入),殊族者处(止)。皆齐(斋)”的说法。

这一习俗一直传承到今天。如今每逢夏至,在我国很多地区人们还会将新收获的农作物制成各具地方特色的食物,举行祭祖活动。如江苏的苏锡常地区,人们习惯以米麦粥祭祖, 或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称为“夏至饼”。 广东的一些地方会用荔枝祭祖。而在浙江东阳,人们除了祭祀祖先,还要祭祀土地神,将草标插在田间,摆上各类酒肉祭祀,当地人称之为“祭田婆”。

“夏至饼”二、夏至的饮食节俗说道夏至的饮食,民谚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可见吃面条是夏至最为知名的饮食节俗。实际上,夏至吃面只是我国华北地区的饮食节俗。前引《帝京岁时纪胜》载:“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可见这一习俗最早是在北京兴起,后来扩散到了华北的天津、山东等地。

夏至凉面,各地有不同做法而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夏至这天与端午一样,是要吃粽子的。这一习俗的起源可要比吃面条早得多了。成书于南朝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夏至节日食粽”的记载。而《太平御览》中更是详细的解释说:“仲夏端午,端,初也。俗重五日与夏至同,先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以粟(果)枣灰汁煮,令熟,节日啖”。

而到了唐朝,在夏至这天除了吃粽子,还流行吃烤鹅。大诗人白居易有《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一诗,其中就有“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当然,这也可能是当时江南地区的地方性食俗。很多地方夏至一样要吃粽子有人以夏至日吃粽子为由,认为端午节源自夏至,这其实是不靠谱的一种说法。其实在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端午和夏至作为临近的两个节日,不同的地方可以说是各有侧重的,。

大致来说,北方多重端午而南方多重夏至,所以在节俗上有所交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江南地区的夏至饮食不同地方差别很大,有吃粽子的,也有吃馄饨的,而最具特色的节日饮食则是“夏至粥”。夏至粥一般是用小麦、蚕豆加糖煮成,也有的地方会加上薏米仁、莲子、红豆、红枣等各种材料。煮好之后还要相互赠送,也是一种传统的“荐新”的习俗。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夏至  古人  讲究  2017夏至有什么讲究  古人怎么过夏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