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所说的“五行”含义是什么?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又是怎么发展出来的?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到:“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他认为二和五是万物的化生基础,二指阴阳二气,五指五行。一提到五行,很多人脱口而出,金木水火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方东西南北中可分五行,五色酸甜苦辛咸可分五行,五脏心肝脾肺肾可分五行……但很少有人能弄懂如下问题的答案:第一,五行是从何而来的?第二,五行的生成过程是怎么样的?第三,五行与四象的关系是什么?第四,五行所对应的河图之数有什么意义?第五,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细微差别在哪里?土为什么处于中间位置?第六,五行中火在南方,水在北方,那为什么中国南方多水,北方多山?……以上这些问题肯定有很多人思考过,而且这些问题关乎五行的核心,弄懂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明白五行的真义。
一、五行由何而生?关于五行的生成,汉代的哲学家杨雄、郑玄均有论述,他们二人认为,河图所描绘的图形就是五行生成的过程,河图十数,一三五七九奇数,二四六八十偶数,一六相合在北,生成水,二七相合在南,生成火,三八相合在东,生成木,四九相合在西,生成金,五十相合在中央,生成土。其中奇数为阳,代表阳气,偶数为阴,代表阴气,阴阳二气相合,生成五行。
在易经的系统里有三套符号,第一套是气,第二套是数,第三套是卦爻。所谓的气指的是太极元气,阴阳之气,五行之气,万物之气。气的流变过程是:太极动而生阴,静而阳复,阴阳始分;阴阳相合而生五行;五行生克而化万物。所谓的数主要指河图之数、洛书之数、大衍之数,以数来表示气的变化规律,比如河图之数五十五,阳少而阴多,洛书之数四十五,阳多而阴不足,至大衍之数,截长补短,阴阳之数各二十五,始得阴阳平均。
所谓的卦爻指的是阴阳爻、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如果将这三套符号系统对应起来,那么其对应关系如下:太极之气——河图洛书中五之数——伏羲之一画开天阴阳二气——奇偶数——阴阳爻五行之气——奇偶数之合——四象万物变化——洛书九宫——八卦变化所以五行是由阴阳二气通过一阴一阳的规律交合生成的,而阴阳二气是由太极混沌之气通过动静分化而来,所以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这是从气的角度解释的。
而《易经》中所提到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从卦爻符号系统角度来说的,跟气的角度不同,所以两仪是符号,阴阳二气是气,两仪可以代表阴阳二气,但两者并不等同。二、阴阳二气如何生成五行?太极本是一气,此时称之为无极,动则生阴,静则阳复,自此之后阴阳之间互相消长,而成环形,在消长的过程中,阴阳相合生成五行。
文章TAG:生克 五行 宜忌 什么叫五行的生克关系 五行的生克关系以及生克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