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公伏热还是母伏热呢,入伏以后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间到来,太阳毒辣异常,人感受到非常难受,普遍体感温度都在三十多度以上,让人感觉非常的难受,公伏炎热但是雨水少,没有那种蒸桑拿的热感,而母伏不一样,母伏炎热并雨水多,有句话叫做下低母伏头床头长蘑菇。预示着今年是母伏年,母伏年雨水特别多,外加上炎热的气候,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同时也适合各种毒物活动,毒物最喜欢闷热潮湿的气候环境,这种环境下各种毒物会非常活跃到处活动,而且母伏闷热潮湿的环境让人感觉非常难受,远比炎热感更难受,嗮跟闷热还是晒舒服。

至于对不对,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入伏,但是大家应该感受到了现实的情况了吧,今年的气候是炎热还是闷热,现在很多地方都应该深有体会,这还没有入伏都已经让人非常的不舒服,而且雨水特别的集中,在五月初好多地方干旱,但是进入五月底六月初,很多地方都是暴雨,以及连续好多天的雨水。这似乎预示着什么,当然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要在真正入伏的时候开始,然后去体会后面的天气变化跟平常的有没有区别,跟单数的入伏公伏年比一比看看,古人总结出来的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对于古人生活中对气候变化通过传统文化来推算,这种情况的准确率有多高这个就等待现实的验证了。

白露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真正凉快?

白露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真正凉快

白露节,热凉区分线。四伏之高温已基本退尽,天气从此开始一天天变凉。已正式形成夜寒白天热的局面,早晚寒冷,白天尚热,但秋老虎天气已彻底不再。此时气温大约平均在二十五度上下。此时接近中秋之季,下一节气为秋分。此时秋禾将处在变黄的成熟时节,芝麻已收获,冬菜已始种。过了秋分天气开始变凉,进入寒露节,天气日夜正式凉快。

白露节,何为白露?白者,此时大热一过,天气始凉,浊气始退,大气已开始清明,到中秋节时节,阴浊之气退完,天地呈青亮透明之状。目可望极远。大地上空开始有露丝出现,至寒露时最多。此时的露珠开始呈清凉透明之形。晶莹透体。标志着开始凉快了。俗语:白露白迷迷,秋分谷黄齐。白露蚊,咬死人。白露打核桃,秋分下枣梨。。

农村有句老话“秋后一伏,热死老牛”是什么意思?

这句老话中“秋”是指立秋节气,今年时间为8月8日,还有19天,是中伏第12后,后面还有一个末伏要经历才算度过三伏天,而对于末伏时天气变化,大多年份还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高温炎热天,大概为24天左右,为此民间老话常说“二十四个秋老虎”,其实就是指立秋后的天气还会再热上24天!而这里说到“秋老虎”,虽然也是一种高温炎热状态,但与夏季三伏天的酷暑闷热相比会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早晚天气会比较凉爽,很像初秋感觉,而到了中午前后就会烈日暴晒、高温炎热天很像回到了夏季三伏天!所以说,立秋后的天气炎热非常与众不同,虽然此时气温依旧较高,但没有了三伏天的闷热潮湿,却多以空气干燥为主,会相对过的舒服一些!而说到“秋后一伏,热死老牛”,字面意思是说:立秋节气后还会有个末伏经历完才算出伏,这期间下地干活也会非常炎热,就连自家耕牛都受不了而不愿下地干活或外出吃草!因而,这句话其实是提醒人们立秋节气到来了并不会意味着夏季三伏天即将结束,往往还需要继续忍耐一段时日,告诫大家立秋后避暑养生方面还需要坚持一下!不过,对于立秋后的“秋老虎”高温天气会持续多长时间,目前并没有统一固定时间段,大概平均会出现半月以上,有些年份会时间更久一些,甚至超过一个月!而对于每年立秋后的天气冷暖判断方法,民间也会有几种方式,具体表现为:1、根据立秋时是否下雨。

如果立秋下雨,说明今年是顺秋,老话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往往在立秋节气后很快可以感觉到“凉飕飕”,天气会变得越来越凉爽宜人。然而,如果立秋为高温大晴天时,说明今年立秋后会有“二十四个秋老虎”,还要经历半月以上的高温炎热天!2、根据早晚立秋时间。一般来说,因每年阴历时间不固定,导致不同年份的立秋节气可以出现在农历六月或七月份。

为此,人们会认为立秋出现在农历六月时为“早立秋”,一般会有“早立秋,冷飕飕”说法,也就是说农历六月立秋时,天气会越来越凉爽!相反,立秋节气出现在农历七月时为“晚立秋”,民间会有“晚立秋,热死牛”说法,意思是说农历七月立秋时,天气还会继续炎热一段时间,就连农户家里的耕牛都受不了不愿劳作活外出吃草!3、根据立秋与末伏关系。

在民间也有农谚“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死牛”等说法,而这里所说“伏包秋”是指立秋当天为农历庚日,这样也就是末伏开始时间,即末伏时间包含立秋这天时,今年立秋后天气会越来越凉爽!相反,这里所说“秋包伏”是指立秋之后才出现末伏,即立秋节气几天后才出现庚日而到了末伏天,往往这样的年份会继续以高温炎热天为主!以上就是过去民间对于立秋节气后天气是否高温炎热或凉爽宜人的一些经验判断方式,至于准不准确,往往与当地的小气候环境会有直接关系,毕竟咱们国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立秋时间并不固定,导致立秋节气后各地冷暖差异越来越明显!(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节气  水伏  中医  什么节气是水伏  中医24节气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