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小臣就是太监,是时刻准备着,为国君献身的人。吃完肉,小臣亦毙。确定无疑了,酒肉都有毒,关键时刻,骊姬以无须酝酿的高超演技扑倒在地,梨花带雨,人见犹怜。在将晋献公哭得六神无主时,骊姬发出了最后的一击:“世子竟然忍心下手,对父亲都敢下杀手,何况我们这些人。现在国君年纪这么大了,他难道就这么等不及吗?”这一句彻底击垮了晋献公残余的一点父子之情。
立谁为世子对晋献公来说还不是最担心的,他最担心的是自己手中的权力会不会被夺走。为了彻底让晋献公脑子短路,骊姬拿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传统技法,表示现在就去死,免得连累晋君。在奥斯卡影后级别的表演下,晋献公终于走出了人生当中最错误的一步。“将申生给寡人抓起来!”申生逃跑了,按理说,申生应该没有时机逃跑。但申生还是提前得到了消息,从而在晋献公的兵马来到之前,逃出城跑到了曲沃。
当然,这一跑,等于承认了自己是下毒的人。曲沃跟晋都对立的局面再次形成。很多人建议申生回都城进行申辩,因为这个事情并非是死证,酒肉虽然是申生拿回来的,但也在骊姬那里放了六天,而且骊姬还是最后接触这些酒肉的人,要说嫌疑,似乎骊姬的更大。听到这个建议,申生叹了一口气。“你说得没错,我要回去,是有可能脱罪,但我要是脱罪了,骊姬就有罪了,可现在父亲没有姬氏,睡不安,呼不饱,父亲已经老了,我不忍心看他这样。
”“那你逃吧。”随从建议道。逃?去那里,申生再次摇头,表示自己蒙着弑君的罪行,只怕没有人愿意收留。事实上,申生并非走投无路,比如他完全可以逃到齐国嘛,齐桓公是他的外公,又是知名的爱揽事的主。特别这种家庭纠纷,齐桓公素来喜闻乐见。申生拒绝了所有的应对,选择了等待。如同当年被父亲卫宣公急子设计刺杀的急子一样,他没有抗争,甚至也不愿意解释,只是静静等待父亲对自己的判决。
如果死亡不可避免,我就坦然接受吧。这个态度说起来还是他的师傅教他的。他的师傅叫杜原款,在申生逃往曲沃时,杜师傅跑得慢,被晋献公捉住砍了,在被杀之前,他叫人给申生送了一个信,表示自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让事情到了如此地步。现在我就要死了,也算死得其所。而世子,你也要加油,也不要害怕,为了名声大胆去死吧,这样你死了,百姓也会思念你的。
这不也挺好的嘛?误人子弟到如此地步,杜老师有老师上岗证吗?要是让管仲当申生的老师,只怕这个时候肯定一棒子打昏申生,拖到齐国,请齐外公发兵讨贼了。看完信,申生决定按师傅说的去做。 只要父亲的判决一到,我就交出我的性命。在判决来临之前,申生意外地见到了一个人。他的政敌、陷害他的骊姬竟然跑到了曲沃,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超乎寻常大胆的举动。
曲沃怎么说也是申生的地盘。她来就不怕回不去?骊姬如此胆大,应该缘于她对申生的认识,她了解这位晋国世子是个对自身有严格要求的人。绝不会像自己一样不择手段行事。而且她感觉自己必须来一次。因为晋献公迟迟没有下达诛杀申生的命令,让一个父亲杀掉儿子总是困难的。骊姬只好来助人为乐。来到曲沃,骊姬再次拿出撒泼的特长,谩骂像申生这样不忠不孝的人怎么还有脸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早就自我了断,不要给国君添麻烦了。
泼完这通污水,骊姬站起来,拍拍衣服,扬长而去。她知道这一次申生必死无疑了。在很久以前,她的高参优施就替她分析过,申生这个人心气颇高,绝对受不了污蔑。十二月,一个寒冷的冬日,申生在曲沃新庙的一根梁上,用一条布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布帛洁白,如同他的生命。这并不是一个聪明而且也绝不值得提倡的行为。在春秋,子弑父的事件层出不穷,但另一方面,以君子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人也常常表现出愚孝的倾向,比如卫国的世子急以及申生,明知父亲要杀自己还不逃。
这种思想在后来受到了孔老师的严厉批评。 孔老师认为,面对父亲惩罚,要采取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原则。就是父亲拿着小鞭子抽你的屁股,你就忍受一下吧。但如果拿出了一棍打瘫两棍打死的大棒子。兄弟还是快走吧。你死了还是小事,千万不要让你爹背上杀子的罪名。 可惜,申生同志生得太早,死得悲壮,没赶上思想大解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还遵循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老思绪。
文章TAG:算命 防奶 算命防奶是什么意思 其实我也会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