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做十四,据传是有原因来历的。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各地方的传统习俗不同寓意不同,我们地方叫送祖节,是在中元节前把老祖公接回家贴在墙上供奉着,祖公分男女,是用各种彩纸裁剪而成的,供的数量不等有多有少,是自由自愿的,供的时间不能超过七月十五十六这两天,大概要供十天左右吧。
1、七月十五阴间节,你们那里都有哪些风俗?
每年七月十五阴节,称鬼节,亦称中元节,是人们祭祀新故亲人及久故先祖的日子。我们苗族,在这几天会把裁好的黄烧纸用刻有铜钱样的专用工具打在纸上,打出钱印,再用黄纸包好,写上已故亲人名字收,孝子孝孙名字奉上及时间,就像我们平时寄快递差不多,向阴间亲人寄钱!这个我们叫包!在七月十四或者十五这几天早上会炒鸡肉猪肉,请已故亲人回来吃饭,吃饭时摆一桌子菜,一小碗饭,一小杯本地米酒,放炮仗叫已故亲人吃饭,等他们吃完我们再吃。
2、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什么讲究?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各地方的传统习俗不同寓意不同,我们地方叫送祖节,是在中元节前把老祖公接回家贴在墙上供奉着,祖公分男女,是用各种彩纸裁剪而成的,供的数量不等有多有少,是自由自愿的,供的时间不能超过七月十五十六这两天,大概要供十天左右吧!天天都要点香灯上供品添热饭,一天要重复好几遍,一般都是闲着的老人操理,晚上电灯一关,有一种阴森可怕的感觉,这种习俗不知延续了多少年,
3、您那农历七月十五有什么讲究?
我的家乡,七月十五做十四。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佛教叫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我老家做中元节,总是提前到七月十四来过节的。冬朝年晚,七月十四做午晏,提前到七月十四,还习惯在中午就进行祭祖烧纸了。七月十五做十四,据传是有原因来历的,传说在宋末,快到中元节时,元兵南侵,大家便不约而同提前一天祭祖,以避兵扰,然后举家南迁避开战争之灾祸。
自此后,还习惯做节十四不做十五了,过中元,习惯要祭祖,烧纸,打醮,放灯,祷告丰收。因为是鬼节,忌讳串门,忌讳晚上外出,夫妻忌行房,忌讳呼名,不吃贡品,外嫁女忌讳回嫁家过节,我地还习惯杀鸭祭鬼。现在的人不那么迷信了,过节拜祖祭鬼也仅成了形式,但一些习俗与忌讳,许多人还没忘,还是有避忌,特别老年人还很重形式。
4、农历七月十四有多少地方很注重这个节日的呢?都有哪些风俗?
谢邀!农历七月半,就是传统的“中元节”,我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注重这个节日,中元节在我的湖北老家称“月半”,俗称“鬼节”。家乡流行一句话“年小月半大,清明说白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年的“月半”祭祀很重要。要比过年祭祖,或清明节扫墓都慎重,每年只要快入“七月半”了,年长些的老人就互相提醒着,过两天就是“月半”了,大家都说,年年我们都要“打发爹爹婆婆”,还不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们,指望他们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年年岁岁平平安安。
他们说的“打发爹爹婆婆”就是过月半的祭祀活动,为什么叫“打发爹爹婆婆”呢?因为一年中的祭祀活动,只有“月半”是必须封“纸壳”的。这“纸壳”里包的是细软的火纸,就是寄给亡人的现金,如今也有包印制的“冥币”,用白纸一包一包包好,然后按照规定的格式,写上接收者的姓名称呼,很有讲究。自己家里把格式称呼搞不清楚,又不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那就请别人到家里帮写,
月半封这种“纸壳”,涉及面广,家里儿媳妇娘家逝去的父母或别的亲人都要兼顾。各种亡灵根据身份辈份各寄几封,都要考虑周全,这种纸壳封好写好了,都放在一个大的圆形的竹筛子里面,家里还得炒几样菜,据说韭菜、冬瓜、马齿苋这是必须有的。菜做好了,就等傍晚时分,用筛子端着写好的纸壳,放上菜,带一些干稻草,在附近找一处有十字路口的地方,把纸封摆在稻草上,菜也放上,然后就点燃了。
文章TAG:十五 七月 供品 农历 讲究 七月十五供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