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卦》是由《遯卦》变化而来的。《易经》六十四卦中上卦、中卦、下卦分别都是哪些,在六爻卦中,分上卦、下卦,是针对一个六爻卦的构成而言的,其一、为什么要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其二、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是不严密的,其取意大致是上卦,为吉利或者大吉大利的卦。
1、《易经》六十四卦中上卦、中卦、下卦分别都是哪些?
《易经》六十四卦中上卦、中卦、下卦分别都是哪些?其一、为什么要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在《周易》当中,是没有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的说法的。在六爻卦中,分上卦、下卦,是针对一个六爻卦的构成而言的,即下三爻为一个经卦,为下卦,也叫内卦。上三爻为一个经卦,叫上卦,也叫外卦,这显然与问题中所指上中下卦意思完全不同。
但是,上赶赴主、中卦、下卦的说法,在少数预测运用中确实存在,其取意大致是说,上卦,为吉利或者大吉大利的卦。比如经:乾卦,因为其辞为“元亨利贞”,就有可能被认为这是一切通泰顺利,大吉大利的卦,被人认为是上卦。大壮卦,雷天大壮,震动,雷厉风行,有利于行动之象,但雷又为惊动不安。所以有人认为,这最多最个中卦或中上卦,
习坎卦,因为讲洪水暴至,危险重重,因而被人认为下卦,甚至是下下卦。其二、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是不严密的,这种分法,用了卦象,但以周易卦辞为主要依据。卦辞、爻辞吉,则吉;卦辞爻辞凶,则凶,全吉为上,次吉为中,再次为下。这其实不是很可取的,卦辞爻辞的吉凶,分量定等,成形后,也可能成为接受者的通说或共认。
但它其实是模糊的,全靠理解者的人为衡量。卦者,时也,时者位也,位者有其势也,因势而施术则万事备,盖读卦解卦用卦,并非全用一个或基本上不是全用一卦之整体应象,而是究其过程与所求之事比类,得到行动的指导或提示,以使处于困惑中的求者有一点开示。当然其合理性或应验与否全看后续个人感受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是吉凶共存的。
吉有大小,凶有急缓,这倒是存在,但吉凶总是互存而且互相转化。得一吉卦就吉么?得一凶卦就一定凶么?这可能造成误导,否极泰来,小来大往,大吉大利之时就可能是倒霉之时,困厄难解之时也可能是好运临头的前兆。学卦解卦不可几个字看死,否则既不符合变易之道,也可能反而使易卦失去指导作用,我个人认为,越是认识粗浅,越容易把卦的理解绝对化。
2、《易经》中常提到“命”,那么“命”取象于八卦中哪个卦呢?为什么?
《周易》中常提到“命”,如《鼎卦·象辞》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姤卦·象辞》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巽卦·象辞》:“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师卦·九二爻辞》:“王三赐命”,《否卦·九四爻辞》:“有命无咎,畴离祉。”《革卦·九四爻辞》:“悔亡,有孚,改命,吉”,还有很多例子,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那么,《周易》中的“命”是个什么概念呢?《说卦传》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命”的取象出自八卦哪一卦,那么《周易》中的“命”是如何取象的呢?甲骨文的“命”和“令“是同一个字,到了西周“令”叠加“口”分化出“命”,可见,令是命的初文,命字是从令字中分化出来,加“口”以别义,表“令”的一部分意义。《说文解字》:“(命),使也,
从口从令。”《说文·注》:“令者,发号也,君事也,非君而口使之,是亦令也,故曰命者,天之令也。”笔者认为,“命”的本义特指天命,後引申指君命,再引申指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天命者,上天之令也,上天之令出乎口而为命。天命通俗地讲,实际也就是指天意,天意不是迷信,而是天的自然属性,包括气候和历数,而历数说到底也就是节气,节气也不过是气候的节点。
所以,天命和气有关,在《周易》中,“巽为风”,“风”俗称空气。天命既然和气有关,那么天命就应该取象于“巽”,空气的冷暖、干湿、强弱、净污等方面就是构成气候特点的基本因素,反映大自然的基本信息,时间不同,大自然的信息就不同,天命也就不同,所以孔子曰:“时也,命也。”意思是时间就是天命,时不同则天命不同,时变则命变,时间变化到了节点,则天必改命,天改命则人改历。
文章TAG:鼎卦 六十四 易经 鼎卦 为什么是中下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