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你这很好的问题,好听的名字我看到或听到过的有许多,比如我有位亲戚,他的儿子叫博文,后来又生了个女儿叫雨轩,多好听的名字呀,又比如平常听过的叫雨桐、田桐、诗晴、思雨,这些都是些耐人寻味有意境的又好听的名字。记得那些生于民国的老师们的名字。
1、你听到过哪些好听的名字?
很高兴回答你这很好的问题,好听的名字我看到或听到过的有许多,比如我有位亲戚,他的儿子叫博文,后来又生了个女儿叫雨轩,多好听的名字呀,又比如平常听过的叫雨桐、田桐、诗晴、思雨,这些都是些耐人寻味有意境的又好听的名字。然而让我印象深刻又觉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夏梦,夏梦如诗,风华绝代的夏梦是香港传奇影星,与商人林葆成一见钟情,又曾是著名大作家金庸的梦中情人,金庸笔下曾留下不少夏梦的影子,毛主席和周总理也曾接见过这位绝代佳人。
2、为什么感觉民国时中国人的名字比现在好听,有文化?
不用感觉,而是事实,也没什么秘密,就是那时候起名字的人,确实有文化,现在孩子取名,基本都是爹妈的事,民国时期,因为家长识字的少,除了极少数的读书人自己家取名,普通孩子取名大多是找先生。虽然咱们普遍识字率远高于民国时期,但现在人的知识都是西学为主,取名的整体文化水准,是偏俗的,而民国时期有文化的,全是传统国学底子,两者在取名上的造诣完全不一样。
不用说粱漱溟、陈寅恪、傅斯年、辜鸿铭、林徽因、向警予、聂荣臻、关麟征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一听就不像普通人,单就平常百姓家,只要是找先生起的名字,一般也都不俗,拿我家来讲,我姥爷名叫峻峰,户口上也是这名,其实他家谱名叫秀峦,峻峰是他上学时,先生给取的表字,当然,我太姥爷没文化,家谱名字也是找本村念书人起的。
而我太爷爷,名叫宜檀,却目不识丁,我爷爷,名叫善政,不用问,也是我太爷爷花钱找先生取的名,虽然他大字不识几个,可不妨碍这名字听着不像白丁,其实本人就是个老工人,当然,民国时期还有很多穷人不讲究,也没钱找先生,什么二虎、铁蛋、栓柱、三黑等大名也有,但不是主流。等到我父母这辈开始,都是建国后出生,基本就是自己家起名了,我妈姐弟五个,名字除了中间按家谱续的光字,分别叫作:华、彩、霞、大、学,这还是我姥爷算是读过几年书,
我爸这边兄妹四个,分别叫:发、祥、江、云,在当年都是很普通的名字了。到我们这一代,更是满眼国、军、刚、强、红、丽、伟、毅上学时,哪个班都少不了这些名,而如今,年轻人更喜欢翻字典起名,单看每个字都挺好,可因为整体学历虽然还行,但平均文学素养不高,鉴赏力有限却雷同,导致什么子涵、宇轩、诗韵满大街,这又陷入另一种俗气的窠臼中了。
3、为什么民国时期名字有诗意?
为什么民国时期那些著名作家、学者的名字很有诗意?我个人认为,因为读者(包括我个人在内),很喜欢民国的文人雅士,虽然那时候是中国最动荡的时期,可是“乱世出佳人”呵!男人儒雅绅士,也扛得起家国;女人浪漫贤惠,也写得出大丈夫气概的文章。他们在艰苦岁月中的情怀和奋斗精神,光鲜人生中的感人情愫和离合悲欢,对知识艺术和爱情的追逐,那些用文字记录的深情,就算现在读起来也依然让我们动容正因为如此,他(她)们的姓名读起来就感到特别有诗意,
有些人我知道他们的名字的出处,有的人就不知道了!下面请看我的回答(一)林徽因林徽因,建筑师、诗人、作家,她的名字也颇有诗意。祖父为其取名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意为美好的声誉。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徽音,故改名徽因,作为民国时期的才女,“徽音”正贴合了她恬静清丽的外貌,幽兰般淡雅的气质。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的温情诗篇亦如徽音袅袅,传诵至今。(二)陆小曼陆小曼琴棋书画无一不通,交际场上的名媛,敢爱敢恨,光外貌就已经甩她人好远,这就是陆小曼,挚爱故后,她一洗繁华,于各种谩骂中,穷尽其能,为爱整理编纂书籍,安安静静走过悲凉的后半生,几多起伏,也几多坎坷。陆小曼出身名门。
文章TAG:好听 名字 民国 听到 民国有哪些好听的名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