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曹丕死后,孙权才公开称帝。曹操不死,曹丕要想称帝,得过两道关,曹操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可惜身体不饶人,220年曹操去世,于是曹丕即位,为什么曹丕敢称帝,到了曹丕称帝时,情势完全不一样了,此时,但在曹丕继位之后,很快刘备就发动了伐吴之战,在夷陵之战前,孙权是没有什么把握的,担心曹丕会趁火打劫。

1、三国时期,为什么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

三国时期,为什么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

曹操并非不敢称帝,事实上自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直在加紧称帝的准备。政治上曹操有以下作为:公元208年六月,曹操废三公,自称丞相,公元212年,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公元213年,曹操受封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建都邺城,设百官,公元216年,曹操进爵魏王,行天子仪仗,次年立曹丕为魏国太子。军事上曹操有以下作为: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马超、韩遂,平定西凉,

公元213年,东线合肥征孙权,未果。公元215年,曹操征张鲁,得汉中,公元217年,东线合肥再征孙权,孙权称臣。公元219年,曹操与刘备争汉中,曹操败,将汉中人口内迁后,曹操撤军,刘备得汉中,公元220年,曹操病逝,终年66岁。曹操并不是不敢称帝,称帝并非是你我想的那么简单,有一套非常繁锁的程序,曹操可谓摸着石头过河,

称帝首先要解决的是正统问题,也就是合法性问题,即从名义解决如何继承帝位,想当年高祖刘邦也编了个斩白蛇起义,所以曹操首先解决合法性问题。其次曹操从政治上解决称帝问题,曹操的地位由丞相一步一步升至魏王,离皇帝只差一个名号,再多给曹操几年,他必称帝,再次曹操从军事上解决称帝问题。要知道曹操所有的功劳都来自军功,以军事手段解决不臣服的势力,但在219年与刘备的战争中,先是失了汉中,后又在关羽襄樊之战前期节节败退,军事上暂时的失利让曹操失去称帝的机会,而襄樊之战结束的次年,曹操就去世了,

最后还有个问题就是许昌小朝廷内部的人是否支持曹操称帝,世家大族是否支持曹操称帝?当然曹操也做了许多工作,如逼死了反对称帝的荀彧和崔琰,但时间对曹操来说己经不够了。曹操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可惜身体不饶人,220年曹操去世,于是曹丕即位,为什么曹丕敢称帝?因为曹操把准备工作都做了,只欠是时间不够,曹丕只需和世族门阀妥协换取支持,就能称帝了,

2、曹丕称帝后,孙权和刘备为什么要跟着称帝呢?

2、曹丕称帝后,孙权和刘备为什么要跟着称帝呢

谢邀。曹丕在曹操死后先是继位为魏王,之后又迅速迫使汉献帝,通过禅让程序,禅位给他,以魏代汉,在这个过程中,群臣最主要的说辞是引用谶纬和天象,也就是当时的太史令许芝及一大群以通春秋著称的宿儒名臣为主的大臣。实际上,早在曹操生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以魏代汉的准备了,先是进封魏公,然后又进封魏王,受九锡,建宗庙,夫人称王后,世子称魏王太子。

按照一般的封爵做法,封公爵也就是一个郡的封地,但曹操让汉献帝的朝廷给魏郡大量增加属县,作为自己的封地,凡此种种,都是在为代汉做准备。打个比方说,就好比父亲栽树,浇水,施肥,等到秋天果实快成熟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儿子继位,于是不费什么力气,就轻而易举的获得丰收的果实,曹丕就是这个摘果子的儿子,曹操已经把什么都做好了,他只要水到渠成、顺水推舟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

这也就是王司徒和诸葛丞相阵前嬉戏时所说的,“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汉献帝禅位给曹丕,更是审时度势、顺天应人“法尧禅舜”的盛事,所以,从曹丕一方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不存在篡位的问题。但是从刘备一方的角度说,就不是这样了,这就是赤裸裸的篡位,为什么呢?汉为君,魏为臣,曹操挟持汉献帝多年,压根不把天子放在眼里,早就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君臣名分大义所在,是不能乱的,而且,一开始还有传言说,曹丕篡位后鸠杀了汉献帝,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因此,在曹丕篡汉的消息传到益州之后,在刘备一方的角度看,曹丕是篡位逆贼,是肯定不能承认其合法性的,而汉献帝又没有进一步的准确消息,所以,就成了诸葛亮等人劝进时所说的“无君”的状态,进而言之,就是所谓的“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汉室的法统不能断绝,必须继承。


文章TAG:曹丕怎么会称帝  称帝  曹丕  曹操  曹丕怎么会称帝  为什么曹操不敢称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