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不是只有这一个鬼节,比如三月三、清明节、十月初一,这些在民间都被称为鬼节。黑嫂对这方面也算懂得一些,下面说说这个鬼节的来历,以及民间有什么习俗,希望能帮到题主,一些节日因为所处的时节和意义不同而被抛弃也在情一之中,我们说的是一种发端自远古的节日,其实又何尝不是在说我国从古到今,人们的心理变化史呢。
1、农村老人说的“鬼节”有什么来历?
乡村黑嫂为您回答。农村的鬼节是农历七月十五,佛教的孟兰节,但并不是只有这一个鬼节,比如三月三、清明节、十月初一,这些在民间都被称为鬼节。题主在这个时间问,应该是问的七月十五,这是个从远古就传下来的节日,又叫中元节,题主问这个鬼节有什么来历。黑嫂对这方面也算懂得一些,下面说说这个鬼节的来历,以及民间有什么习俗,希望能帮到题主,
一、最早来自老子关于这个的记载,最早出自老子的《道经》,有人或许会疑惑,不是《道德经》吗?怎么是个《道经》?其实一共有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在《道经》里鬼节是这样说的: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徒,一时皆集。
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采诸花果,珍奇异物,幢幡宝盖。清膳饮食,献诸圣众,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这就是鬼节的来历,后世人常常在这一天祭鬼,以免上来害人。那么,怎么祭奠呢?这个祭奠就是民间的风俗,二、这一天有什么风俗在古代时,每到这一天,道士、尼姑、和尚都会在自己所在的寺院中诵经超度,求鬼守在自己的地方,不要胡乱的祸害人间。
南北朝梁时,宗懔记录吴楚之地风俗习惯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院,到了现代,在所有的鬼节中,只有清明节比较受重视,像是七月十五这样的已经不再受到重视,民间多采取给去世的先人上坟烧纸来体现这个节日。我们能看到,从古代到现代,这个节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从以前的隆重诵经到现在的只是上一下坟,
而最大的变化则是以前是祭奠天下众鬼,现在则变成了祭奠自家先人。写在最后:在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中,很多已经不再流行,这似乎会让人感觉到一丝悲伤,因为这毕竟是古时候传下来的传统节日,但仔细想想的话,其实很正常,人们的习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些节日因为所处的时节和意义不同而被抛弃也在情一之中,我们说的是一种发端自远古的节日,其实又何尝不是在说我国从古到今,人们的心理变化史呢?乡村黑嫂为您说些农村事儿,
2、万圣节和中国的“鬼节”有什么不同?
万圣节,是西方节日。是一种祭祀亡魂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前一天晚上(也就是万圣节前夜),小孩们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节日,或者是一种庆祝方式而存在,而鬼节,是中国的传统。中国的三大鬼节是:清明、中元、寒衣,清明,24节气之一,农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3、为什么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也叫中元节,又称为中国的鬼节?
中国有三大鬼节:清明、中元、寒衣,清明要上坟,中元要接祖,同时清明民间有踏青的习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三国时期曹操改为一天,随后唐朝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中元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4、为什么七月十四称为鬼节?
文章TAG:鬼节在中国怎么说 鬼节 来历 老人 农村 鬼节在中国怎么说 农村老人说的鬼节有什么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