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5天河流中的冰更厚了,一直冻到河水的中央。在古代民间也有“大寒迎年”的习俗,归纳起来有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一系列活动。在蔡邕写的《独断》中也有:“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的说法。在古代,农民发现阳历和阴历都是有缺陷的,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农事,因为阳历不能体现“月相”的变化,阴历也不能体现出四季的变化。

所以,古代学者把阳历和阴历融合了,平均每3年多出一月加到下一年里,就是我们说的闰月,这样阳历和阴历就平衡了,就是我们现在一直沿用的农历和二十四节气。老祖宗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能如实反应季节的变化特征,这是我们老祖宗伟大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继续传承下去。老祖宗在长期记录天气情况下也发现了一些规律,把它形成农谚来指导农民来判断年景。

比如,农谚“大寒牛滚塘,春分冻死秧”,你看老辈人是通过大寒这天“老牛”这天的反应,来判断来年春分的天气情况。老牛滚塘说明天气热了和池塘里的水温暖了,也就说大寒的天气不冷,那么到了来年春分的时候天气就会比较冷,把秧苗都冻死了,对越冬返青和早春种植的作物是不利的。这和老话“大寒四九暖如春,人畜牛马都难安”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还有的地方农谚说“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意思是说,如果大寒这天要是刮南风,那么到了正月里就会很冷,也就是说春节期间会很冷,连平时不怕寒冷的小狗都感觉到冷了,躲在屋里不出去。这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总之是说大寒要是刮南风,到了正月就会很冷。你看,老祖宗是通过大寒这天刮啥风来判断正月的气候情况的。今年,我们可以看看大寒这天是刮什么方向的风,验证一下老祖宗的谚语还准不准了!那么“大寒在月中,明年冷得凶”,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月”指的是农历不是公历也不是阴历,因为节气是按农历来算的。

我们把一个月的农历的前十天称为“月头”,中间的十天称为“月中”,后十天称为“月尾”,今年的大寒的头一天是在农历十二月十八号这一天,是在“月中”了。意思是说今年大寒这段时间可能不会太冷,甚至要比往年暖和一些,等到了来年作物返青时会发生“倒春寒”的情况。出现倒春寒,对小麦、油菜、大蒜、果树等作物是不利的。

我记得有一年果树都开花了,来了一场把暴雪,把花都冻伤了,也造成那一年果树减产!当然,以上这些农谚都是老辈人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和所在区域总结出来的,是有地域性,拿到别的地区就不准了。所以,我们还是要随时留意气象部分发布的预警信息,在低温来临之前做好防冻措施。像小麦、大蒜等作物,我们可以在低温来临之前通过喷啥磷酸二氢钾 芸苔素内酯或三十烷醇来提高作物本身的抗冻能力。

 8/10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取象  比类  大寒  万事万物  命运  大寒对命运有什么影响  对万事万物的取象比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