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白天你有一件事让你很高兴,睡前你还在想着这件事,当你睡着了,大部分神经细胞都休息了,但还是有一部分神经细胞还在兴奋, 结果,你就会做一个内容相似的梦,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郝滨老师认为,梦境的内容其实是人们神经系统的感知、记忆、存储等功能下所产生的,蕴含着人们潜意识中的愿望和情感,如果可以在专业工作者的陪伴下获得领悟,会有助人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
最早对梦进行研究的国家是中国,在弗洛伊德2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一本《周公解梦》,这是本关于梦的专著。由于当时的科学还不够发展,这本书对于梦的解释并不科学,相当大的历史、社会局限性。但古人相信,人之所以做梦,应该是要有原因的,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王符就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就是说做梦总有其原因的。
但目前,人类依然无法解释梦形成的机制原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的《梦的解析》,被认是一部划时代的不朽巨著。被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弗洛伊德把梦的根源分为四种:1、外部(客观)感官刺激,如雷声滚滚、雄鸡打鸣、被子掉落、被拍打、闻到香味等等;2、内部(主观)感官刺激,如入睡前的幻觉、对话语、名字等的幻听等;3、内部(器官)躯体刺激,如肌肉的感觉、呼吸的感觉、胃的感觉、性感觉、末梢的感觉等;4、心理刺激源,如日间所从事之事、醒着时感兴趣之事等。
人类为什么会做梦,意识是什么东西?
人的大脑,其实是一台功能无比强大的量子生物计算机,拥有着近乎无限的记忆存储功能,能将人的一生中所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话,每一听,每一嗅,每一视,每一触,每一想等等,并连同情绪一并存储下来。不仅大脑有记忆存储功能,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一定的记忆存储功能,随时供大脑调配使用。中国古人早已发现了这一点,中医学上所谓的五脏对应五志就是明证,国外也有报导某人作过内脏移植后性格,习惯,口味等有所改变也是明证。
大脑有明意识的逻辑思维和潜意识的经验对比功能。人的明意识不可能记得一生的点点滳滴,因此只能用逻辑思维来处世。但你的大脑并未丢失你人生的点点滴滴,会自动把当前事物与以往经验(如表情,语调,眼神)进行对比,或以往类似事情的大概率发展方向,如果与当前逻辑思维不符,就会产生笫六感对你发出警告。梦境就属于第六感之一,是曰无所思,夜有所梦。
如果明意识与潜意识相匹配,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生理和病理性梦境。当我们的生理机能开始发生失调,甚至病变时,虽然我们意识不到,但调控一切的大脑确能检测到,会以情绪,感觉,或者梦境对我们发出警报。不要把作梦简单的当成大脑的放电现象,因为它和量子叠加和纠缠一样,只是我们可以观侧到的表面现象,要想探究成梦的深层原因,只怕要等量孑力学的突破以后了。
我曾经多次做出同样的梦境,如何解释,梦到底是什么?
梦是我们潜意识的一种表达方式。目前受各流派专家比较一致的释梦方法叫:情绪释梦。多次做出同样的梦境,梦中的情景就像我们写作的素材,重点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举例说明:多次梦到考试,而做梦人早已毕业参加工作。同样是考试,如果是很喜悦骄傲,期盼考试,那么表明在现实中对自己的很满意,也很期待现实的挑战,对挑战充满信心。
文章TAG:做梦 东西 梦是个什么东西 你为什么会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