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火烧跟平常吃的不一样,里面加了红糖,掰开吃的时候,又香又甜。而我们当地北乡过七夕节,是炸面鱼炸各种颜色的巧饼,而且他们的巧饼不是用模子磕出来,而是用各种颜色的面拼做出来,然后放在锅里用油炸出来,北乡的小吃似乎比南乡的小吃更丰富一些。姑姑家的媳妇是北乡人,每年七夕节,都看见姑姑家的餐桌上,放着极具特色的北乡小吃。

本来今天是七夕节,为什么我们把初六当初七提前过了?有两个版本的说法,第一个版本说,过去人们的日子实在是太贫穷了,一年到头捞不着改善一下伙食,为了提前改善一下饭食,人们等不到初七了,说提前一天过也一样,何必非要等到明天?于是就把初六当初七了。另一个版本说,胶东人之所以把初六当初七,是为了纪念明朝将领朱万年保卫莱州城,因为朱万年被叛军杀害于七月初六这天,所以我们胶东人,从此就把七夕节改在了初六这天。

七月初七,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什么民俗和故事值得大家纪念?

七月初七情人节代表什么含义的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的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关于乞巧: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

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关于习俗有以下几种:1、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这个习俗想必看过《延禧攻略》的亲们都知道,富察皇后可是一扔就针浮水面的高手哟~2、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开源  苏州市  吴江  四季  酒店  7月7日什么意义  苏州市吴江区7·12四季开源酒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