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修对甄嬛道:“先帝未曾废后,本宫依旧是正宫,如今新帝继位,本宫就是名正言顺的母后皇太后,嫡庶有别,还是该她甄嬛来拜见哀家!”这句话并没有什么问题,宜修的确没有被废,虽然被幽禁,但她仍旧是先帝的正宫,新帝也算是她的儿子,新帝登基,自然要尊父亲的正宫为母后皇太后。但甄嬛却告诉宜修:“昨日哀家与皇帝商议,依旧尊您为皇后!”听完这句话的宜修极其激动,颤抖着说:“哀家是新帝的嫡母啊,是嫡母啊,你怎么可以不顾新帝的身份,你对得起先帝吗?对得起先帝吗?”对宜修的指责,甄嬛的回答是:“先帝的确答应孝恭太后,乌拉那拉氏不出废后,所以你还是皇后,一直到您死,先帝曾言与您死生不复相见,如果尊您为太后,他日必然要与先帝同葬陵寝,岂非要先食言,魂魄不宁?”在这里,甄嬛的话其实已经解答得算是非常清楚了。

按古代的礼法,皇帝驾崩后,若新帝是皇帝的子嗣,那么新帝就要尊先帝的正宫作为皇太后,在唐宋之后,若新帝并非先帝正宫所生,其生母有时候也会被尊为太后。不过,先帝皇后被尊为太后其实还有个条件,那就是当时仍旧在世的情况下才可以,如果先帝皇后已经离开人世,新帝并不会将其尊为太后。历史上,皇后在皇帝驾崩之前就崩逝了的,新帝登基并不会将其追尊为太后,只有先帝皇后在新帝继位时仍旧在世,才会被尊为皇太后。

比如嘉庆帝登基后,其父亲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还有嘉庆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她们早在嘉庆帝登基前多年已经去世,所以她们依旧还是皇后。甄嬛传里弘历登基,尊嫡母纯元皇后为母后皇太后,生母熹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实际上纯元早在先帝登基之前就没了,按照礼法,不该被尊为皇太后。实际上,甄嬛后面对宜修说的话对此做了解释:“他日史书工笔,前朝,后宫,都不会有你只字片语!你就好好颐养天年吧,皇后!”剧中的设定是,甄嬛令人将宜修的事情全部抹去,而宜修做皇后期间的这段岁月全部被安在了纯元皇后的头上,先帝只有一个乌拉那拉氏的皇后,那就是纯元,宜修这个人在记载之中,被彻底抹掉了。

宜修说甄嬛好歹毒的心肠是有道理的,礼法上,宜修的确是新帝嫡母,但嫡母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纯元,而宜修就变得非常尴尬。先帝的确答应不将其废黜,因此她的皇后身份无法改变,但也不能让其变成太后,因为母后皇太后是纯元,圣母皇太后是甄嬛,宜修没有任何名分能够成为太后。更何况,宜修若成太后,那将来就要按礼法与先帝合葬陵寝,等于破了先帝在世时所说死生不复相见的誓言。

皇后谥号与皇帝谥号有什么关联?评定皇后谥号的标准是什么?

皇后谥号与皇帝谥号有什么关联评定皇后谥号的标准是什么

阴丽华,历史上第一个有谥号的皇后。说到谥号,想先谈几个中国古代关于称呼的基本概念。谥号:可以理解为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就是后人对前人的评价。一般来说是用几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性的评价。谥号用字有相对较为固定的一个范围。《逸周书*谥法解》里对谥法用字都一一做了列举和解义。庙号:古代的君主去世后会被供奉于庙,所以有一个庙号奉祀时用,庙号也是对君主的一个评价。

庙号起源比较早,早在商代就有了庙号,但并不是每一位商王都有庙号,只有特别有功绩的才有。比如开基立业的太祖商汤;功劳高的高宗武丁。年号: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以皇帝在位时间为标准,汉武帝首创。尊号:如“皇帝”、“太上皇”、“皇后”这类称号就是尊号。上尊号的可以是还在世的,也可以是已经去世的。为在世的帝、后所上的尊号,用美好的字来称呼,又叫作“徽号”。

皇后的谥号:明确知道有皇后的朝代是从汉代开始。汉代皇后有谥号并不普遍。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阴丽华开始有了谥号:光烈皇后。从这个谥号看是从帝谥。汉代之后皇后的谥号与帝谥的联系不大,一直到了宋代才有皇后的谥号从帝谥。元代皇后没有谥号。明清的皇后谥号也都和皇帝的谥号配套。比如明太祖谥号最后一个字“高”,用谥号简称“高皇帝”;马皇后的谥号最后一个字也是“高”,用谥号简称“高皇后”。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皇后  皇后后面是什么  《皇后》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