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下面都「王」,不是「玉」,「皇」字的「王」还是表音的声符。合体字的左边部首「王」,一定是「斜玉旁」,应该没有例外,这个时候的中国指的是今天中国的北方地区,可以明确的是,由于其他民族受到华夏文化的感染而脱离了原始野蛮的状态,辽、金都向往中国化,说明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指华北,而是一个有资格统治华夏地区的正统政权的标签。
1、“王”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
王姓是我国姓氏排名第二大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41%,有88900000人,而且王姓分布范围最广。据可靠数据统计,2015、2016、2017年连续3年,高考状元王姓一直稳居第一,“王”姓的出处,多为各个诸侯国的王族后裔源起之一,是出自姬姓,并分为三支,其一为东周毕公之后。其二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其三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
源起之二,则是出自虞舜之后齐王田和后裔,属于以王侯身份为氏,源起之三,是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王”字本身就霸气,有高贵之意比如“大王”,“王爷”,“王侯将相”辛亥革命以后,爱新觉罗家族里面就有一支改姓王的,部分王姓名人王诩:鬼谷子,纵横家创始人王翦:秦国著名军事家王昭君:四大美女之一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孝杰:唐朝名将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勃:唐代诗人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冕:元朝著名画家、诗人分割线近现代名人王淦昌:两弹一星元勋王进喜:中国石油工人王菲:中国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王杰:华语男歌手、演员、音乐制作人王力宏:华语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王健林: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皇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中国的上古传说中有三皇五帝,说法有很多种,但比较公认的说法三皇是指神农氏伏羲和女娲,五帝指皇帝颛顼帝喾尧舜,皇有黄猷,帝有帝德,他们本人并未尝自称为皇和常,后人因为他们首出御宇,创造文明,把一个混混沌沌的世界,化成了庸庸俗俗的国家,所以说,尊称他们为皇和帝。到了夏王朝以后,最高统治者称王,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古的传统,这些夏商周的统治者,不敢称皇和帝,所以呢只能自降称王。
夏和商因为年代较早,所以国家还具有部落联盟的色彩,联盟中最强的部落,就是最中心的部落占据中原,其他的部落都要向他们称臣纳贡,到了周朝时,周部落逐渐将各部落融为一体,建立了统一的文明,天命将于周王,用统一的礼乐制度和行为规范实现统一文明,又实行分封制,最高统治者仍然是王,下面就逐级分为公侯伯子男。那个时候的爵位和官职是不分的,这个爵位就是领主,
后来西周灭亡,其他诸侯崛起,东周王室势力衰微,到了战国中后期秦国逐渐崛起。在一次四国伐秦时,周王氏作为号召者打出了发秦的口号,秦国非常生气,在反击过程当中,打到了洛阳,灭了周王。东周从此灭亡,到了秦王嬴政时,凭借祖先的遗业,招揽关中陇西数百万战士,横行宇内蚕食鲸吞,在十年的时间,陆续灭掉了东方六国,九州版图据为秦国所有,这可以说是震古烁金无人能及的成就。
3、“中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首先要明确,中国这个词语在古代的含义与今天的含义不同,基于此,我们再明确王朝与国家的区别。一、最早的“中国”是指国中之国由于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故而商周时期的天子居于华北的正中部,而犬戎、东夷等部族居于商周的四方,为了与诸蛮相区别,故称商周所在为中国,即国中之国也。到了周朝的后期,特别是从春秋以来华夏的势力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原先的黄河流域了,所以华北平原的齐、晋等国都自称为中国,而将南垂的楚、越等国称为蛮夷,
所以这个时候的中国指的是今天中国的北方地区。二、2000多年前开始,用“中国”代指中国北方秦汉两朝南并百越,北讨匈奴,将万里河山连为一片,此时不仅占有华北,更兼并了华南地区,所以大约从汉朝时期开始,就有人用中国的标签进行代称了,比如司马迁在《史记》提到的匈奴“南与中国为敌”,既然秦汉自称中国,那么这个中国究竟是用来指秦汉的本身,还是指华北平原呢?关于这个还请继续往下看。
文章TAG:王这个字是怎么来的 姓氏 王这个字是怎么来的 王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