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只要天气尚可,通过肉眼就能看到火星和月球相伴夜空。这种现象其实并非十分罕见。由于月球以及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基本上都是在黄道上运行,并且月球大约每隔一月会绕着地球旋转一周,所以其他行星就有可能与月球在天球上互相靠近,从而发生合月现象。今年9月和7月,都有发生过火星合月的现象。尤其是7月份那次比较好看,因为那时正值火星大冲期间,火星距离地球很近,它看起来又红又亮,在月球的相伴下显得十分梦幻。
离月亮非常近有一颗很亮的星星是什么星?
月球旁边这颗很亮的星星就是金星,金星也是整个星空里最亮的星星。实际上,金星离月球是很远的,在地球上看起来很近,这只是立体效果而已,就好比北斗七星,它们也并不在同一平面上,而且相距很远,只是在地球上看起来他们的相对位置很固定而已。 金星,太阳系的行星之一,离太阳比较近,和地球非常相似,包括质量、大小、所以是类地行星,也叫地球的姊妹星,但金星没有磁场,也没有卫星。
从地球上看太空,除了月球,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所以古时候称金星为太白金星,或者启明星。 通过这些年的探测发现,金星周围有浓密的大气和云层,主要是二氧化碳组成,金星上的大气压强很大,约为地球的90多倍。由于浓厚的大气层,使得金星对太阳光反射比较强,但内部温室效应很明显,这导致金星上的温度很高,大概有400多度以上。
日月星辰,“日”是太阳,“月”是月亮,“星”是星星,那“辰”是什么?
这个问题好像已经回答过了,辰是一个动词,并不是一个名词。其实日月星辰就是指的日月星三者在宇宙中缓慢的运行。由于日月星的运行,才有了四时的变化,所以引申为时辰。在《说文》中记载:“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震,民农时也!”这个时节指的是惊蛰,在惊蛰以后,天气转暖,蛰伏一个冬天的虫子的开始苏醒。在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辰”最早的时候就是指的虫子。
在《释名》上解释的也非常清楚:“辰,申也,物皆伸舒而出也!”就是指“辰”的意思就是就是指昆虫的蠕动,在昆虫刚刚苏醒的,会抖落身上的泥土,伸展身躯,准备爬行或者振翅飞翔,这种状态被称作蠢蠢欲动。所以辰不能用来指代大的震动,而是将动未动之时的那种状态。因为人们认为蠢蠢欲动时的状态是非常美好的,所以在《律历志》中写道:“振,美于辰也”!意思就是,事物的美好,在于它蠢蠢欲动的时候。
就好像爱情一样,最美好的就是在最初春心萌动之时。那么辰和星星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我们观察夜空的时候,实际上看到的星星就是蠢蠢欲动的状态。就像一首歌描写的那样“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一闪一闪的状态,就是蠢蠢欲动的状态。所以“星辰”就是指的在夜空中,星星缓慢的移动。在《千字文》中写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如果这句话你把“辰”理解为名词,根本就解释不通。“宿”就是指的归宿,“星宿”就是指的星星的归宿,“辰宿”就是星星缓慢的移动到它的最终归宿。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的颜色最初是青黑色的,地的颜色最初是黄色的。宇宙最初是辽阔而又荒芜的。
日月有盈亏,星星有自己运行轨迹,缓慢的移动到它最终的归宿,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才有了四时的变化”。后面当时就是一年四季的的变化。在《左传》中也提到:“日照昼,月照夜,星运行于天,昏明递匝,民得取其时节,故三者皆曰辰也”。意思就是太阳在白天运行,月亮在夜里出现,星星在天空运行,昏暗交替,才有了四时的变化,三者的运行状态都可以说是辰,辰就是指的缓慢的运行。
我们明白了辰的意思,就可以继续延伸到很多方面去理解。为什么早上7点到9点时候被叫做辰时,其实也是和惊蛰后的昆虫一样,人们也是刚刚苏醒的状态,这个时候就是辰时,意思就是该要出动的时候了。而早晨中的“晨”,其中就是指的太阳将要出动,就是指的太阳将要升起的时候。其实我们很多汉字都有它丰富的内涵,有些词汇虽然我们常常在用,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它真正的含义,其实一个字一个词的出现都有它的原因,并不是随意捏造的。
文章TAG:夜空 月亮 月亮是什么星 夜空中最亮的星是什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