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如果经络中存在的是单纯的气体则不具有导电性。那么经络中的物质是否是血液呢,答案不是,因为一是如果经络中运行的是血液,那么解剖学、现代医学早就证明了经络的存在;二是针灸师在针刺时,针到血管,患者比较疼痛,针灸师一捻针,患者疼痛感非常强,甚至有较强触电感,这是因为血液中有较多的铁离子。那么,经络通道中运行的物质究竟是什么呢?答案是气和津液,包括淋巴液,这些气和津液运行于肌肉与脂肪、脂肪与表皮的空隙间,肌肉与肌肉的空隙间,肌肉与骨骼的空隙间,骨骼间的空隙中,脏俯与脏腑间的脂膜上等,运行于腺体、淋巴管中等。

中医的脏腑理论和西医不同。中医脏腑理论例如胰腺、胰岛属于脾,因二者皆附于脾下,脾经也属于脾,胰腺分泌脂肪酶,胰岛分泌胰岛素,通过脾经运行到其他经络或组织间,所以脾经中脂肪酶和胰岛素含量相对较高;肾上腺属于肾,肾经也属于肾,肾上腺分泌肾上腺 素,同理肾经中所含肾上腺素相对较高;甲状腺属于肝,肝经也属于肝,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同理肝经中所含的甲状腺素相对较高。

同样中医经络十二、奇经八脉其他经络中运行的物质道理相同,无需多述。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同样气行则津液行 ,所以中医的行气,多指调理脏腑功能,也包括血管、淋巴管等功能,此气指功能。而经络中运行的客观物质之气,则是氧气、二氧化碳。总之中医经络通道运行的是气和津液,津液中包括各种带电离子,激素,消化酶,维生素,各种免疫细胞等物质。

经络和血脉的关系是什么?

应该是《经络血脉是什么关系》?人体主成分为:筋,脉,肉,皮毛,骨。人有五官.目,舌,口,鼻,耳。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味归五脏.酸,苦,甘,辛,咸。地有五气:风,暑,湿,燥,寒。还有五行归五脏,木,火,土,金,水。人有五志,恕,喜,思,悲,恐。经与络,血与脉谁也不能离开谁是户助的,主管经络的是(肝脏),主管血脉的是(心脏)经络是输送人体四肢神经的。

中医理论的经络到底是不是血管?

有关经络的问题,争论了几千年,讨论了几千年,特别是现代医学比较发达的今天,更有人站出来否定人体的经络,原因是现代仪器设备无法检测到经络。其实有关经络问题,巜内经》已说得明明白白,何为经络?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这里的经脉意指人体的经和脉,是两个不同的物质,中医指脉就是西医所称血管,中医人体的脉(血管)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就是西医所指的主动脉和主静脉,络脉的脉就是微毛细血管。

那么经又是什么呢,经分为两部分,一是附于十二脉和八脉上的连接各脏腑器官的主经和附于微毛细血管上的络经,这些奇经现代医学认为非常神密和奇怪,就命名为“神经”,其实现代医学早已承认了中医的经络,只是巧用了神经一词替代了。如同中医的血脉被血管所替代。二是在人体血脉(血管)外和神经间另附着了一种物质叫经,它把血脉(血管)与神经紧密的粘合在一起,其作用主要是为人体各脏腑器官提供营养物质和精气供养,以营养神经和脉络,确保各器官和脏腑的正常运行,所以传统医学所指经络不是一个抽象的物质,祂是把经,脉、络和系统的附着物紧密联系起来,总称为经络,如果抽象的,简单的去看对经络是不可取的,要完完整整的理解“内经”对经络的描述。

中医中,五脏六腑与经络命名的关系是什么?

中医的五脏六腑与经络对应的命名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径,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此为人体经络系统的十二正经,阴脉与阳脉两两相对,互为表里。(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十二正经按子午流注顺序交接,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比如子时走胆经,(23点一1点),此时胆经气血旺盛,其余类推。

另外还有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十二正经好比江河,奇经八脉则为湖泊湿地,起调节作用。经脉为主要干道,络脉则为旁支。人体经络系统为体内元气(正气,真气)运行的通道,沟通脏腑,把全身内外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内经云:"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黄历  经络  误会  术语  黄历中经络是什么意思  容易误会的黄历术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