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为何今年是40天加长版三伏天?

农村老话“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为何今年是40天加长版三伏天

谢邀!农村老话“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为何今年是40天加长版三伏天?不错!今年从7月12日开始进入三伏天,头伏10天,7月12日到7月21日;中伏20天,从7月22日到8月10日;末伏10天,从8月11日到8月20日,“三伏天”长达40天。纵观近些年“三伏天”的情况,实际上像今年这样的40天“加长版”三伏天并不罕见,自1990年到2017年的28年里,加长版40天三伏天占了20次,从去年到明年,又是连续3年都是40天的加长版。

那么同是三伏天,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0天,而有的年你是40天呢?这是因为三伏天的总天数取决于历法。历法规定,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入初伏,第四个庚日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入末伏,加在一起合称“三伏”。庚日可能有的友友不知道,庚日就是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而月、日、时辰也是用干支计算,而带有庚字的这一天就称为庚日,每十天庚日出现一次。

好了,今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后第一个庚日6月22日,第二个庚日是是7月2日,而第三个庚日就是7月12日,即头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当然就是7月22日中伏的第一天了;今年立秋是8月8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11日,也就是进入末伏的时间,而中伏开始到末伏开始正好还有20天,没办法!今年的中伏就成了加长版的20天,三伏合在一起整整40天啊!热!没办法,三伏天的时间正处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与处暑中间,是全年气温最高且湿度最大的闷热时段,要不为什么说“热在三伏”呢?顺便给友友们谈一下三伏天的注意事项吧!白天不宜剧烈的户外运动,多喝白开水,不要留恋空调间,加强饮食营养补充,切记忽热忽凉,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中国农历中有“三伏”和“三九”之说,具体时间段是如何计算的呢?有哪些演变?

我国的三伏是指农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共十天,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共十天(一说二十天);立秋后初庚为末伏,共十天。合称为三伏,一共三十天(一说四十天)。自入伏到出伏约相当于公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是我国黄河流域一带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其中从中伏到末伏,温度尤高,因此有热在中伏的说法。与之相对的便是三九,所谓的三九即是从冬至日起见九数九,每九天为一九,到九九止共八十一天,称数九寒天。

农村老话说的“三伏不尽秋来到”,到底是不“进”,还是不“尽”呢,今年立秋在三伏吗?

夏至过后,一天比一天热,但还远没到真正最热的时候,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的桑拿天才是真正的上蒸下煮的桑拿天,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黏糊糊、热烘烘的闷的上不来气的季节,三伏不尽秋来到,也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一句老话,到底是不进三伏就要立秋,还是三伏没有过完,也叫做不尽,才能立秋呢,不进和不尽,老话说的是哪一个呢?其实这句老话,说的也是不进三伏,秋天必定来到,每年的立秋都是在中伏期间,是没有进入三伏,在中伏期间,立秋就会很准时的来到我们身边,立秋一般是在每年的8月7号和8号之间,农历的转换虽然很容易出现日期差距很大的情况,但立秋却不会出现在三伏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不得不赞叹我们的天干地支循环更迭,三伏是按照不同的年份,会有不同的时间的。

夏至三庚入伏,也就是在夏至节气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真正的步入三伏天气,而每年入伏之后的庚日,决定着今年的三伏天数是多少,在夏至和立秋之间的庚日多少,造成了有些年份的三伏是三十天,而有些年份的天数是四十天,像今年的三伏天数,因为在夏至和立秋之间拥有了5个庚日,今年的三伏天数则是为40天,这样卡定了三伏的天数,那么在立秋之际,也就决计会处在中伏期间,是肯定不会进入三伏的,所以这种三伏不进秋来到,说的是没有进入三伏,而不是不尽,不进入三伏立秋是必定会到,这点是肯定的。

今年的从7月12号开始入伏,而立秋是在8月8日,按照进入伏期的日期推算,立秋节气也是正处于中伏期间,相对于这期间的气温,已经是经过了小暑、大暑最为炎热的季节,也是已经处于中伏的末端,炎炎酷暑已经属于强攻之末,也没有了前一段时间的那种高温,虽然白天还会依然的燥热高温,但随之而来的是傍晚和早晨的习习凉风,节气的更迭对于炎热的气候是有决定性的改变。

由于今年的三伏天数是四十天,其中中伏的时间就占据了二十天,而且中伏的期间还包括了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节气,所以最热的阶段也就处在了中伏期间,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当属在大暑期间,对于炎热的夏季,一定要做好防暑准备,避免在高温期间外出活动,要合适的选择出行时间和注意饮食,安全的度过这个炎热的苦夏,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三伏  为什么2017年三伏是40  2017年的三伏共40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