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先祖亡故后,只有姓氏,无名字,如何写墓碑名字。古代人们为先人立碑时,如何书写女人墓碑上的名字呢,如果姓李的女人嫁给姓张的男人,正式场合填写的是“张李氏”,墓碑上写的就是“张门李太君”,在给已逝老人立碑,所刻注立碑人名字,必须是直系血亲。
1、古代女性先祖亡故后,只有姓氏,无名字,如何写墓碑名字?
古代女性先祖亡故后,只有姓氏,无名字,如何写墓碑名字?谢谢邀请。看标签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但主要涉及到农村,也以当做三农问题来解答一下吧,说起这个问题,便涉及到旧时农村的男尊女卑现象。在旧社会,人们的小名,分为乳名和学名,孩子一生下来,会起一个乳名,也叫小名,上学前一直称号这个名字,到了上学的年纪,便要按照姓氏辈份起一个学名,也叫大名,在上学和正式场合使用,将来也在谱书上使用。
但是,过去农村重男轻女现象非常严重,农村女人是很少上学的,并且也都不在娘家的家族中上谱书,所以也就不需要这个学名了,所以,我们知道旧社会很多农村妇女没有自己的名字,小时候随意起一个花呀叶呀的小名,有的甚至就按排行叫做大嫚二嫚三嫚或者大丫二丫大妞二妞之类。等到长大嫁入婆家后,女人便要从夫姓,在正式场合,便会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男姓,被称做某某氏,如姓的嫁给姓张的,便会被写做张李氏,
晏子曾经查阅1951年结束土改时农村颁发的土地房产证,那上面便有不少因为男人去世,土地房产登记在女人名下的,一律填为某某氏。其实这个称呼只是在填写证件或入谱时,但农村人互相称呼,是不会称为某某氏的,一般会被称做谁谁谁老婆,或谁谁家里的,而等有了孩子,便会按孩子的名字,被称为小什么妈妈,所以,在旧时,农村女姓,很少有自己的大名的。
那么,古代人们为先人立碑时,如何书写女人墓碑上的名字呢?其实这个很简单,道理和上谱书一样,自己的姓氏前加上男人的姓氏,因为农村都是男女合葬,不管一个男人几个老婆,都是要和男人安葬在一起的。但是有一点要讲明白,如果男人一生有两个老婆,并不是男人一边一个安葬,而是根据男左女右的基本法则,将第一个老婆葬在男人右边,第二个老婆葬在大老婆右边,如果老婆还多,则以此类推,一二三四往右排,可不能在男人旁边左右开已弓地排列哟!书归正传,墓碑的书法,一般是仙逝显考妣这样排列,显考下面是男方姓氏,姓氏下加公讳某某,而女方是在男方姓氏右边(注意不是面对墓碑,是背对看),与“公”字对齐的地方写个“门”字,门字后加上女方姓氏,最后加上“太君”二字,
还以张李氏为例,男方那边读起来是“仙逝显考张公讳某某”,女方那里读起来是全民“仙逝显妣张门李太君”,两边字数一般多,最后在两个竖行的中间加上“之墓”二字。如果这张公好几个老婆,还是和安葬一样,大老婆右边,依次写上“张门某太君”,写完为止,至于太君,本来是封建时代官员母亲的封号,后来大户人家女性掌权者,也被尊称为太君,比如我们知道杨门女将里的佘太君。
再后来,就被引入普通百姓家,做为人们对母亲的一种尊称了,所以,如果姓李的女人嫁给姓张的男人,正式场合填写的是“张李氏”,墓碑上写的就是“张门李太君”。当然,太君也不是墓碑上唯一的对去世女人的尊称,在古代会根据女人不同的身份,在墓碑上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等,都是对女人的一种尊称,可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书写,
2、我爷爷奶奶的墓碑上,可以刻上我妹妹儿子的名字吗?
完全可以的,你妹妹的儿子和你的儿子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你爷爷奶奶的直系玄孙。但有一个原则:在给已逝老人立碑,所刻注立碑人名字,必须是直系血亲,也就是已逝老人的子女及配偶,子女的子女及配偶,有几代子孙只要愿意刻,都可以刻上去,图片上的刻碑人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一定要记住,子女及下面的直系血亲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
文章TAG:墓碑 名字 祖先 祖先墓碑名字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