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四月可不是我们现在的阳历四月份,古代农民种地都是看农历的,指的是农历四月份。”,这里的“三七”指的是农历三月初七、三月十七和三月二十七,古人认为,这三天下雨,对庄稼的长势是非常有利的;古人认为,农历四月初一还在下雨,那么整个春天都会下雨,和雨季连在一起了,影响庄稼的生长。
1、身边属牛的人现在过的怎样?
本人73年老牛一枚,2014年送走爸,2015年离婚,四个小孩全要了,2016年送走老妈,2017年大女儿高考,考取了一本院校,2018年破财消灾,二女儿,三女儿生病住院。2019年小女儿中考考取省重点高中,二女儿高考落榜,复读,2020年高考考取二本师范,这一年贷款买了一套二手房。2021年儿子中考考取了省重点高中,大女儿本科毕业,考研上了成电,
2、“四月来雨好使牛,傍晚莫见火烧头”,农谚预测年景,啥说法?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四月份农谚,教你从天气预测年景,年年好收成!古代是农耕社会,粮食就是百姓的命,粮食产量的多少直接能够影响到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这种灌溉条件,都是靠老天赏饭吃,所以,天气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粮食的收成,在古代缺乏应对自然灾害的手段,也没有天气预报来预警。
所以,古人一到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老天爷”的保佑,除了虔诚的祭祀,古代农民也会根据长期的劳作和多年的农耕经验,结合天气总结出了农业收成和天气变化的一些农谚和俗语。农谚是古人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总结,您没听错,农谚也是一种科学,具有通俗性、实用性、口口相传的特点,农谚不像文人写的诗句,普通人不好理解,而是农民自己总结的,通俗易懂,非常接地气。
农谚已经流传很久远了,在很多古书中都有记载,像明末的《沈氏农书》、《天工开物》以及《便民图纂》、《田家五行》《朝野佥载》、《齐民要术》、《盐铁论》等等,古人很早就知道,“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但是,我们现在农田边上却栽树,树影影响了庄稼的长势。在明末的《沈氏农书》中也有:“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的说法,我们现在来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另外,在《天工开物》中也有;“无灰不种麦”的说法,说明燃烧后秸秆形成的小灰有利于杀灭病菌和虫卵,如果,没有小灰长势得不到保障,还是不要种麦子了。农谚的形成和当时社会背景有一定关系,在古代劳动农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力,这些生产中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所以,这种实际生产中总结出来的农谚,对农民劳作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下面分享4句根据天气情况,预判年景的农谚,只做为参考了解,我们来看看这些古老的农谚还有没有道理了。
一、四月初一是晴天,高山平地任开田这句古老的农谚很多农民朋友都是听过的,也比较容易理解,这里的四月可不是我们现在的阳历四月份,古代农民种地都是看农历的,指的是农历四月份。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农历四月初一是个晴天,预示着后期的雨水将会很多,无论是高山还是平地都是适合耕作的,说明年景比较好,老话说“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
”,这里的“三七”指的是农历三月初七、三月十七和三月二十七,古人认为,这三天下雨,对庄稼的长势是非常有利的;古人认为,农历四月初一还在下雨,那么整个春天都会下雨,和雨季连在一起了,影响庄稼的生长。古代技术匮乏,农业生产手段比较少,也没有天气预报,只能是通过长期的记录天气,总结出一些经验流传给下一代,所以,古人认为,四月初一这天是晴天,是个比较好的兆头,可以提前做好耕作准备了。
二、四月八日晴,打鼓唱太平;四月八日雨,踏断水车嘴这句话和上面的那句差不多,都是在说四月是个晴天比较好,古人希望农历三月份下雨,不希望四月份下雨,四月份作物到了旺盛的生长期,温度比较高。田间高温高湿容易引起小麦病害,像小麦赤霉病、纹枯病、全腐病等等,所以,农民是不希望四月份下雨的,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四月初八是个晴天,预示着后期雨水一定多,粮食就会获得丰收。
文章TAG:四月 来雨 好使 农历 农历四月的牛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