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祭祀仪式必须在清明节前或清明节当天,如果过了清明节就不能扫墓了。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之所以在清明节烧纸跟古代帝王在清明节祭祖有关系,老百姓也纷纷模仿,柳乡人认为,大多数人选择在清明节前扫墓而不是清明节假期扫墓,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帝王将相有清明节祭叩先祖之礼,民间也效仿其行为,久而久之,扫墓祭祖也就成为清明节的习俗而沿习至今。

1、为什么清明都要上坟?

为什么清明都要上坟

先说清明节为什么要上坟?清明节又谓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即就是冬至后的第105天,也就是寒食节。民间寒食节也叫“禁烟节”,这一天忌烟火而食凉食,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从周朝开始,敬祖、敬天地鬼神是一样重要的事情,因此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在一起,帝王将相有清明节祭叩先祖之礼,民间也效仿其行为,久而久之,扫墓祭祖也就成为清明节的习俗而沿习至今。

再说上坟的意义:缅怀先祖,中国人自古孝义当先,人不孝无以立。上坟是祭奠先人行自己孝心的一种表现,以此表达感恩之情,体现血脉相连的传承和责任,一种感恩。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依次类推,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开枝散叶,枝繁叶茂,能扎向大地的根却只有一处,生者寻根,叶落归根,其实就是在感恩。铭记历史,

2、你们知道为什么清明扫墓要在清明节前完成?而冬至扫墓要在节日之后呢?

谢谢邀请。题主所说的是三个时段的事情,第一个时段清明扫墓。所有祭祀仪式必须在清明节前或清明节当天,如果过了清明节就不能扫墓了,这是古往今来不成文的规律。当然,如果去世的亲人是在清明节前去世,到清明节前没有过“七”的,可以去祭祀,第二个时段是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民间通常所说的“鬼节”。这一点各地风俗不同,南方是不上坟的,只是在家里摆点祭祀食品、烧点纸钱就行,在东北西北一些地方也有上坟祭祀的,

现在情况不同了,无论是清明节还是农历七月十五,许多外出务工人员无法回去,就买点纸钱,找一个十字路口烧掉就算有了个交代(这种行为污染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不值得提倡)。第三个时段是春节来临,一般家庭都会祭奠祖宗一下,磕头烧纸,祈祷去世的先人保佑活着的人一生平安,这种方式在南方也是不需要去坟上的,而在北方仍然有到坟上祭祀的习惯。

3、为什么清明节要去扫墓,平常不能去扫墓吗?

一般去上林墓地不能随便去,不能随便选哪一天,要凑一个查口,都要有个说法,随便去对活着的人不好,一般去林墓地的原因,如春节,清明,七月十五中元节,农历十月一,亲人去世周年,亲人的生日等去烧纸,祭拜。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之所以在清明节烧纸跟古代帝王在清明节祭祖有关系,老百姓也纷纷模仿,又说清明节,中元节,十月一是鬼神们的节日,这几天给他们送钱正好他们能收到。

清明节正好是春天,可立碑,栽树,筑坟,清理一下坟上的杂草,打扫一下墓碑上的灰尘,也是对已故亲人的一种思念,如果墓地太远,不方便回去,可在清明节前三天或后四天在夜间十字路口烧些纸钱,画个圈,圈口对着墓地的方向,向亲人说一下让他们收好钱。现在流行绿色祭祀,可用鲜花,网络,国家又把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路上车多人多,可避开高峰期,提前或错后都可(前三后四)。

4、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清明节前扫墓而不是清明节假期扫墓?

柳乡人认为,大多数人选择在清明节前扫墓而不是清明节假期扫墓,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迷信原因,“前清明,晚十一”。这是农村代代相传的扫墓时间,老辈们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阴界里,阎王爷会在农闲时节的农历十月初一放鬼,而又会在即将匆忙时节的清明节收鬼。因此,为了让失去的故亲得到冥币,在阴间里不再受穷,许多人往往会提前扫墓,为亲人送“钱”,

如果晚了,故亲会收不到“钱”,在阴界受穷一年。二是天气原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通过长久观察,人们发现,不管天气怎样,清明节这一天前后总会阴雨绵绵,加上很多坟墓都在荒郊野外,田间林中,这个时候去扫墓祭祀,道路泥泞,行走很不方便,有时甚至会因为雨大风急,买来的冥币和鞭炮不能点着,起不到祭祀的作用。


文章TAG:清明节  扫基  扫墓  为什么清明节要扫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