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儒家“风马牛不相及”。固步自封,闭观自守,缺乏进取和发展思,致使道家理论,道儒有区别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道家更多的解释了宇宙间的天地万物,崇尚自然,无为,无形,无名,虚静恬淡,把道看作是世界的本源,把德当成道的功用,道养育万物又不居功,如慈母大爱无私。

1、道家和儒家有什么区别?

道家和儒家有什么区别

道儒有区别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道家更多的解释了宇宙间的天地万物,崇尚自然,无为,无形,无名,虚静恬淡,把道看作是世界的本源,把德当成道的功用。道养育万物又不居功,如慈母大爱无私,其大智若拙,大象无形,生之,畜之,形之,成之,体现了道之贵,德之尊。儒家,是以若以约束人的行为,言行,思想为根本,把统治者的权力通过仁义礼智信,来实施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们视政治中的根本问题为道德问题,为政以德,有道,仁政,兼爱,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治理国家,需要道德和强制力共同实施,

2、你对道家的理论有何见解?

你对道家的理论有何见解

中国的道教思想和文化精髓,集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学说,中医,丹药,符咒等等,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自东汉张道陵创五斗米教以来,道教除了继承春秋时期,老子和庄子的学朮和思想以及战国时,阴阳家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并且兼容了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一,道法自然,适应自然规律,敬畏天地万物;从而达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状态。

所以,道教对:天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江河湖海,花鸟鱼虫等,莫不各封神名,二:无为而治。所谓无为不是指人不去作为,而是指人们不要人为地破坏自然平衡,干预事物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使自然和人,和平共处和谐发展,三,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达到人和自然和平相处的最高境界,例如:人们开发利用风能发电,利用水利发电以及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还有利用潮汐发电等等。

不去违背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利用好大自然所给予一切,和平相处,达到真正的天人合一。四,道家的哲学思想以及辨证观,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千百年来道家:固步自封,闭观自守,缺乏进取和发展思,致使道家理论: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渐脱离社会,脱离民众,脱离现实生活,使得道教逐步走向衰落。

3、如何理解易经是中国道家,儒家,佛家的源规律和总源头,是世界规律的源规律?

如何理解易经是中国道家,儒家,佛家的源规律和总源头,是世界规律的源规律

《易经》的易,可理解为“变易”,“简易”和“不易”,再浓缩起来就是“变”与“不变”,是古代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主义思想。如果硬要和世界规律连在一起,未免夜郎自大,古希腊的哲人们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朴素的辩证法),能说中国的“三家”源于希腊吗?《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诗书礼易春秋)并称儒家五大经书。

其中《易经》被认为是“天人合一”的源头,《易经》六十四卦最早用于占卜,预测凶吉,后来进一步得到发展。《道德经》本质上讲,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产物,里面也包涵有大量的朴素辩证法的成分,严格说来,老子的“变”,是顺其自然,人是渺小的,还是回到远古时代过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儒家不一样,

儒家认为“人定胜天”,所以君子要自强不息。所以道家和儒家“风马牛不相及”,佛教是舶来品,但经过中华文化的改造,衍生出独特的一派“禅”(也有人说源自日本),重内容,而轻形式,主张“参禅”而忽略讲经布道。佛和《易经》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佛的“变”讲的是轮回,投胎,涅槃,不重此生此世,而重来生来世,佛的修炼和儒家“修身”只不过是字面上的巧合而已。


文章TAG:道家  易经  理解  解释  道家如何解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