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过去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如果在这个时间节点前面雨水少也没什么影响,进入这个时间节点如果还不下雨那就影响了庄稼的生长了,即便是后面雨水多,但因为错过了补水的最佳时间段,就会响到当年秋季作物的收成。其实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是个很普通的日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这里的五月二十六其实并不是指的一天的时间,而是指的最近一段的时间节点,只不过是古人为了谚语顺口而借鉴的。
农村俗语“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今天傍晚吃完饭,准备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打发打发时间,却被爷爷喊到赶紧看看明天的天气预报,我就纳闷了,平时不都遇到种地的时候才看看,如今,水稻也栽上了,小麦也进仓了,现在急着看天气预报干嘛?爷爷说到,“明天就是农历五月二十六了,收秋不收秋,就看明天天气咋样了”。看完了预报,说明天会有阵雨来临,爷爷拍了一下大腿,笑道“那就差不多了”,留我在一旁不思其解。
(附上明天的下雨情况图)这“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爷爷知道明天有雨还挺乐呵?后来,爷爷在我询问下告诉我说:“这是一直留下来的农谚,你们学习专业的农业知识,对这些农谚不了解,我们就是靠这这些老传统来种田的,十分受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明天(五月二十六)会下雨,就说明在接下来的日子也会风调雨顺,不愁作物长不好”。
原来,古时候的人们还能根据天气状况来预估今年的产量如何,真是神奇的智慧啊!那这毕竟是预测的,没有科学依据,这结果可信吗?从爷爷那乐呵的样子,我是觉得他比较有把握,毕竟他种田的年岁比我都大。后来爷爷还说,“从他这么多年的种地经验来看,这理论十年就有九年准,五月尾还能下点雨水湿点地,后来的伏天必定会阳光充足,水分适合”,这样看来,也确实对作物的生长比较有利。
农村俗语“成谷不成谷,但看五月二十六”是什么意思?5月26是什么日子?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对于一些农业经验的总结非常到位,这些经验至今对农业生产仍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古代的时候对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人们往往会通过二十四节气总结出来一些特别关键的时间节点,这些时间节点对农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前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有的经过实证的经验往往是通过人们口口相传留下来的,能够流传至今的俗语肯定都是俗语当中的精华。
“成谷不成谷,但看五月二十六”,俗语的意思很简单,能不能丰收,就看五月二十六的时候有没有雨水,如果有雨水的话,那农作物丰产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没有雨水的话,那农作物就有可能会减产。其实这句俗语的话还是要分情况来对待的,在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区的小麦还没有收割完成。在这段时间如果下雨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小麦发霉变质,小麦的整体品质就会下来,小麦的收购价格也会被压下来。
如果是对一些已经收购完小麦的地区,最近一段时间下雨,对农业生产是比较有利的。“成谷不成谷,但看五月二十六”,这里的五月二十六其实并不是指的一天的时间,而是指的最近一段的时间。夏至以后,我国的的气候大多地区都会进入高温多雨的季节,有句俗话就这样说过“大旱不过五月二十三”,意思就是说再干旱的天气过了五月二十三都有可能会下雨。
对五月二十三下雨其实要辩证的看待,不能只用一种角度来分析:一是对于玉米、稻谷、西瓜等粮食花果来说下雨其实正是时间。不管是粮食的播种,还是蔬菜的生长,都是需要一定的水份的。最近一段时间下雨可以保证土壤的墒情比较好,这样的话可以有利于播种以及土壤根系的生长。二是对于一些将要收获的农作物而言下雨就显得不合时宜。
不同的地方的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的环境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有的农作物比较喜水,有的农作物有比较耐旱,所以说降雨对不同的农作物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降水的多寡对农作物的生长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夏季的时候下雨如果超过其环境承载能力,那导致的后果就是农作物减产,只有降水比较适中,农作物的生长才会比较快一些。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已经提高了很多,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辅助人们进行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者如今再也不用俗语中讲到的一些经验技巧去判断天气状况了,再加上在很多地方大型水利设施的修建,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帮助农业实现更好的现代化。五月二十六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它更多的指的是一个时间范围,而不是说特定的时间。即使现代科学技术这么发达,人们都不能通过一天的天气来预判未来的农业丰收与否,更何况是在各种生产技术都不怎么发达的古代。
文章TAG:云上 人才交流 第二十届 二十六 五月 五月二十六号什么节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云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