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雍正登基以后,便将其打发到遵化给康熙守陵去了。十三阿哥胤祥去世的时候,雍正以胤祉举止不当为由,将其囚禁在景山永安亭,直到雍正十年病死。享年56岁。八阿哥胤禩,这哥们就太出名了。由于处处都在学习康熙,所以康熙也很喜爱这个儿子。而且他在朝中人缘很好,大家称他为八贤王,手下一票马仔,是雍正最重要的对手。
雍正登基后,为了稳住大位,最初还是重用胤禩的。可稳住大位以后,便对胤禩操刀了。他将胤禩抄家圈禁,踢出宗庙,在牢中折磨致死。享年46岁。九阿哥胤禟,正宗的八爷党成员。给胤禩出了不少馊主意,雍正登基以后,先将他打发到了兰州前线效力。后来在收拾胤禩的时候,也将他给抄家圈禁,折磨致死,享年44岁。十阿哥胤䄉,也是八爷党成员。
但是他是个例外,因为他的生母是遏必隆的女儿温僖贵妃钮钴禄氏,遏必隆的5个儿子都在朝中担任要职,这点面子雍正还是要给的。所以只将胤䄉圈禁革职,没有迫害。乾隆二年,胤䄉被放了出来,乾隆六年去世,享年59岁。十四阿哥胤禵,雍正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早年这哥们也是八爷党成员,可是后来他看八阿哥胤禩没希望了,所以就自己跳出来单干了。
康熙晚年他担任大将军王,代替康熙出征,一时间大有成为储君的希望。因此是雍正比较大的竞争对手。雍正登基以后,胤禵被打发去守皇陵了。雍正三年又被改为圈禁,直到乾隆登基后才被放了出来。此后他再也不谈政治,直到乾隆二十年去世,享年68岁。第二类,被雍正赏识重用。这一类人要么是支持雍正的皇子,要么就是没有参与夺嫡的。
只要跟雍正没有利益冲突,雍正当年愿意重用自己的兄弟。十三阿哥胤祥,这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坚决表示支持雍正登基。所以雍正登基以后,给了他一个总理王大臣的职位,相当于常务副皇帝。什么都得管,结果在雍正八年就把自己活活给累死了,享年44岁。他也是雍正亲封的唯一一个世袭罔替王爵(铁帽子王)。十七阿哥胤礼,也就是《甄嬛传》里著名的果郡王。
他在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负责理藩院的民族事务。由于工作认真,所以在雍正六年被提拔为亲王。此后胤礼一直都很受雍正重用,甚至到了乾隆年间,胤礼还充当辅政重任。不过乾隆三年胤礼去世,而且没有儿子,所以乾隆就把自己的弟弟弘瞻过继给了胤礼,享年42岁。第三类,约等于没有存在感的那一类。康熙这么多儿子,总不能个个都很牛掰吧?怎么也得有几个废柴。
即使不是废柴,至少也是那种没什么太大本事,也不愿掺和政治的人。五阿哥胤祺,她是康熙的宠妃宜妃所生。虽然年纪不小,但没有参与夺嫡。因为他性格温顺,不喜欢掺和政治,即使早就被封为恒亲王,也不将其当成什么资本。所以雍正既没有收拾他也没有重用他。直到雍正十年去世,享年53岁。七阿哥胤祐,雍正八年去世,活了51岁,也没有存在感。
十二阿哥胤裪,他还是有点传奇的,因为康熙觉得孝庄去世后,苏麻喇姑太孤单,所以就把胤裪交给了苏麻喇姑抚养。在苏麻喇姑的教育下,胤裪也没有参与夺嫡。雍正初年虽然被各种夺爵,可是到了雍正八年又恢复了他多罗履郡王的爵位。乾隆二十八年才去世,享年78岁。其余的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禄、二十阿哥胤祎、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二十三阿哥胤祁没什么存在感,顶天了是个郡王,甚至有不少是贝勒。
二十四阿哥胤祕,是康熙活着的儿子里,年纪最小的一个(比侄子乾隆还小5岁),其实也算是受到雍正重用了。早在雍正十一年就被册封为和硕諴亲王。主要负责宗人府、玉碟馆的事务。在乾隆三十八年去世,享年56岁。总结:做个闲散王爷未必不好。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参与夺嫡的,基本上没有一个善终的。就算夺嫡胜利了,最后也被活活累死了。
文章TAG:命运 一语 47画的命运是什么样的 一语成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