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所造成的人的无明,就是人的智慧,眼睛被蒙蔽了,然后由无明烦恼造成的一切烦恼,即见思烦恼和尘沙烦恼。他才想到要找烦恼的根源,可以一次性完全的解决掉烦恼,天台宗说∶烦恼有见思、尘沙、无明的三惑,为什么这个提问者想要知道烦恼的根源,在佛教看来一切烦恼的起源皆来自于贪嗔痴。

1、无名烦恼、见思烦恼和尘沙烦恼,分别该如何理解?

无名烦恼、见思烦恼和尘沙烦恼,分别该如何理解

感谢邀请。天台宗说∶烦恼有见思、尘沙、无明的三惑,见思惑即四住地,尘沙惑即从无明起的过恒沙烦恼,无明惑即无明住地,这实依本经而立。然应大分为二,别分为四∶(1)四住地,(2)无明住地,此二类各有它的起烦恼。在三惑之中,见思惑为界内通惑,须以空观破之;无明惑为界外别惑,须以中观破之;尘沙惑则通于界内界外,须以假观破之,故成俗谛三昧,

四种住地即为见思惑,无明住地即无明惑,过恒沙等如来菩提智所应断法即本文所指之尘沙惑。在佛教看来一切烦恼的起源皆来自于贪嗔痴,贪嗔痴所造成的人的无明,就是人的智慧,眼睛被蒙蔽了,然后由无明烦恼造成的一切烦恼,即见思烦恼和尘沙烦恼。在人生中不可能不存在欲望,人当学会控制自己,引导自己的智慧之眼,使其不受欲望的蒙蔽,时刻能够清醒的认识问题,才能在一生之中淡然处世,不因内在或者外在的欲望造成自身品德的受损,

2、烦恼的根源在哪里,如何排解?

烦恼的根源在哪里,如何排解

你好:谢谢你的邀请!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烦恼的根源在哪里?”心里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大,提问者给的信息量太少。为什么这个提问者想要知道烦恼的根源?可能他已经找了很多方法来面对烦恼吧,有可能效果都不怎么理想,所以,他才想到要找烦恼的根源,可以一次性完全的解决掉烦恼。那么烦恼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人内心的期待和现实的差距太大,也有可能是现实中与周围人的攀比,也有可能是与自己在乎的人的沟通出了问题,在关系中,不能相互理解,

3、佛教所说108种烦恼?

佛教认为,人的一生就是“苦”的一生,苦分三苦、五苦、六苦、八苦至一百零八苦。其实不用知道那么多的苦,记住八苦足矣,八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生苦:人刚生下来哇哇大哭,好苦啊!老苦:人老了一切不便,苦恼万分,病苦:人被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死苦:面对死亡毫无办法的苦,

怨憎会苦: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之苦。爱别离苦:失去亲人痛不欲生之苦,求不得苦:人的欲望永无止境,永远求不到最终想要的东西,五取蕴苦:所谓“蕴”,意为积累,五蕴指色、受、想、行、识组合成不同的聚合,“取”,即执着获取,人就是“五蕴”聚合体,就是受苦之体。用佛教教义解读,人类为从烦恼中摆脱出来,必须消灭这些“苦”,人们常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其深刻含义即有朝一日消除一切烦恼,面壁成佛,达到“涅槃”。


文章TAG:烦恼  断见思  见思  尘沙  如何断见思烦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