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节日中元节,有些地方也叫七月半,鬼节。中元节,俗称鬼节,又名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五,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我是湖北麻城市人,我们这里也和全国人民一样,非常重视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我们称之为中元节或七月半。
1、为什么农历的七月十五叫“中元”节?
我是湖北麻城市人,我们这里也和全国人民一样,非常重视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我们称之为中元节或七月半。特别靠近河南,安微这一带更为重视,相传七月十五这一天,是各路神仙,及已故亲人始祖,在阴间放假过年,因此阳间子民为了讨好神灵,思念故亲,特意杀猪买菜,准备纸钱,叫上出嫁姑娘,一同祭拜神灵祖先,已故亲人,和全国一样,意思差不多,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农历七月十五是阴间神灵,祖先,故亲团聚,赏灯观月,就象我们阳间八月十五期盼团园,一家人,一家亲团团园园热热闹闹,共同赏灯观明月一样个理。
2、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为什么还叫鬼节?
中元节其实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而这天不仅被称为鬼节,还被称为盂兰盆节,不同人对这个节日的叫法不同,而鬼节主要源自于汉族的传统民间信仰。中元节,鬼节和盂兰盆节是三个几乎一样的节日,就是叫的“人群”不一样而已,“中元节”,是道教对于鬼节的称呼。在道教的理念中,世界由三个基本元素:天、地、水构成,即“三元”,三者称“官”,这三官是三个巨牛的大神,分别于三个时间段降临人间来视察: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
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很明显,中元节是地官巡游人间的时间,地官主要是去阴间,超度孤魂野鬼。而“鬼节”主要是汉族的传统民间信仰,传说阎罗王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这时在坟墓里蜗居了一整个春夏的孤魂野鬼们终于可以放松放松,享受人间亲人的香火供奉,
而到了七月半时(也有说是最後一天),鬼门关就会重新关闭,而这批孤魂野鬼又得重新返回又闷又潮的坟墓之中。盂兰盆节是佛教对于鬼节的称呼,盂兰是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非常痛苦的样子,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用此器皿来供奉可以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元节与清明节不同,清明的“鬼”其实就是先人,但中元节的鬼却有饿鬼和祖先两种含义,
3、农历七月十五为什么称为鬼节?
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从七月初一鬼门关开启起,到三十日鬼门关关闭的日子里,阴间的无主孤魂都会涌到阳间,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渡」以超渡孤魂,恐防它们为祸社区,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即民间俗称的鬼节。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为死去的人烧纸钱和祭祀,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活着的人从来都没有真正地与死去的人隔绝开来。鬼、灵魂、精魄皆存在于人类的精神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其神秘的力量,而人们也通过心灵感知、祭祀礼仪、道德实践等方式来表达对鬼神的尊重以及祈求鬼神的庇佑。古谓七月“孟秋”,《礼记•月令》提到:“是月也,农乃登榖,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4、农历七月十四为什么叫中元节?又有哪些传统风俗呢?
中元”即汉族传统节日“三元”之一。“元”是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为一年之始,故称元月,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即农历七月十五(在广大南方地区,俗称“七月半”),这一天是汉族人祭祀亡故亲人、缅怀祖先的日子,也是重要的“八节”之一,中元与上元﹑下元合称“三元”,上元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为七月十五(中元节),下元为十月十五。
文章TAG:中元节 农历 七月 十五 十四 农历七月十五为什么叫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