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为何会吃青团,其实这与清明节前1~2天的“寒食节”有直接关系。由于寒食节只能吃冷食,人们只好提前把米饭蒸好,然后在这天吃米饭团子等冷食,但对于身体不好的人,可能吃寒食会不利身体健康,而艾草因为是过去民间常见的植物,可以辟邪祛湿以及药用,可以起到散寒除湿、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也可以延长食物保存周期,因而就混入糯米团中,这样就变成碧绿色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青团”,也被称为“艾草青团”。
1、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
那一年骑车走富春江之后,折向义乌方向,然后向绍兴而去,一路上江南一人高的油菜花,用它们大面积的金黄点染着一片片迥异于我所生活的北方的绚烂。因为临近清明,在骑行经过一些村镇的时候,发现有一种一块钱一个的小食品,以前从没有吃过,甚至也没有见过,打听了一下,叫做青团。青团的质地与粽子元宵似乎很接近,只是这层均匀的青色非常独特,
卖青团的青年,很有在北方这个年纪和性别的年轻人较为少见的敬业精神,见我是旅途之人第一次吃,便详细介绍青团的做法。原来是用这个季节里刚刚出苗的艾蒿的汁儿,和的糯米面,再裹上豆沙肉松蛋黄之类的馅料,成为又一种江南黏食,它具有江南食品少而精、美观、能量足的特点,几口吃过,回味之中自然就有了这片土地上的气息与味道。
这是旅行与季节与土地结合的经典一幕,让人一吃难忘,永远记住了青团这个食品,尽管回到北方以后,照例是看不到它的影子的。北方干旱严酷的环境,从历史深处就没有予一直在挣扎着的人们以这样细致周翔的耐心,查资料知道,关于青团的起源的多种说法里,有一种较为普遍说法是,寒食节要吃冷食不能生火,所以就发明了这种可以做好了以后放上三四天的特色食品。
但是这还是没有解释为什么要用艾蒿的草汁来和面,这种将季节性的植被、药用植被揉入到食物之中去的实用考虑之外,还有一种举重若轻的美学考虑,对于色彩的美学追求与对食物果腹的实用主义之间的这个恰如其分的平衡点,在江南这片土地上,被发明出来,被传承下来,一定是有其气候与地域的缘由的:它是这片适宜人类生存的诗意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对自身生活的一种赞美与讴歌。
2、为什么清明节要吃青团?
过了上千年,青团还在,不过是被人类——吃掉,它成为历史留在现代中国人身上的痕迹。没吃过青团的人,大多好奇这糯米团子怎么是绿色的,其实这也不难理解。青团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在揉面之初,人们在糯米粉里给它上了一道“天然色”,这种着色方法在这个时节很常见。比如清明节前的四月初八,皖、苏、浙一些地方,人们会吃“乌饭”,
把糯米拌入树叶熬成的墨色汤汁里着色,再煮熟,出来的糯米便呈灰黑色。而青团的“青”,是从草里挤出来的,艾草、小麦草、鼠曲草、青花菜常被用来做青团,它们都是草本植物。洗净后的草过水焯一遍,然后剁碎或用料理机打成糊,和进糯米粉里揉成墨绿色的面皮,再根据口味喜好包进各式各样的馅儿,这样做出来的青团,带有艾草的香味,那是纯天然的春天味儿。
3、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青团有哪些营养价值?
关于青团,也叫清明团子,算是一些地方清明节期间最特色的美食,也是南方一些地区的传统地域小吃,由于口感糯软,肥而不腴,一般深受人们喜爱追捧!而关于清明节为何会吃青团,其实这与清明节前1~2天的“寒食节”有直接关系!青团其实是“寒食节”衍生的特色时令小吃说到“寒食节”,也被称为禁烟节、冷食节,因为在这天,人们是不能烧火做饭,只能吃冷食,故而得其名!由于这个节日起初是从山西开始的,因为春秋时期一代名君“晋文公”为让忠臣介子推再次出山相见,就放火烧山,不幸介子推宁死不出而被烧死了,晋文公很痛恨自己的过失而将介子推葬于绵山,并下令其忌日这天全国禁火以寄哀思,因而人们只能是冷食,故而就是现如今的“寒食节”!据说,寒食节曾一度作为古代民间第一大祭日,先是人们吃冷食,然后增加了祭拜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斗鸡等传统民俗,
不过,后来与清明节气相结合,却逐渐演变为了清明节!由于寒食节只能吃冷食,人们只好提前把米饭蒸好,然后在这天吃米饭团子等冷食,但对于身体不好的人,可能吃寒食会不利身体健康,而艾草因为是过去民间常见的植物,可以辟邪祛湿以及药用,可以起到散寒除湿、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也可以延长食物保存周期,因而就混入糯米团中,这样就变成碧绿色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青团”,也被称为“艾草青团”!清明节食用青团可能与太平天国李秀成有关系据说某年的清明节这天,李秀成为躲避清兵追捕,打扮成了农民模样并和农户一起春耕,但由于清兵驻守当地,农户只能自己回家,然后将寒食节剩下的青团子拿给他吃,因为青团子为碧绿色,可以避开清兵盘查,因而很顺利解决了李秀成的食物来源。
文章TAG:青团 清明节 清明 为什么清明要吃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