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岛易断》正是运用三位圣人创立的《易经》原经进行占卜推断,基本上恢复了《易经》占卜的原貌。《高岛易断》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易学家,被称为日本“易圣”的高岛吞象,根据自己大半生的《易经》占卜实例所写的一部巨著,《高岛易断》与他们相比,不同之处在哪儿呢。

1、古人是如何用龟甲进行占卜的?怎么解读卜甲卜骨?

古人是如何用龟甲进行占卜的怎么解读卜甲卜骨

甲骨文,材料既有龟甲,也有牛、鹿、马、猪、羊等兽骨。既然只问龟甲,兽骨我就不说了,要用龟甲占卜,先得有龟。商王朝怎样获得龟甲?当时北方不产龟,主要是靠南方长江流域的各诸侯方国进贡,不少卜辞是关于问南方有没有龟可进贡的,《尚书》、《诗经》、《竹书纪年》、《史记》都有南方贡龟的记载。有了龟,得杀龟,《周礼》有一句话,“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攻龟是杀龟,也有人认为取龟才是杀龟,攻龟是在整治龟甲。

总之,龟甲要用于占卜,得先把龟杀掉,内脏掏空,龟甲是背甲和腹甲连在一起的,杀龟之后,需要锯开。龟前后脚之间的甲桥留在腹甲上,再把外缘锯掉,背甲从中脊锯成两半。龟甲上的胶质鳞片得刮掉,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也稍微磨一下,挫一下,打磨得圆润一点,留着正式时候用。到这时候,光滑平整的龟甲可以算做合格的占卜材料了,

好了,这一天,国君要打仗,得打个卦。到库房里取出一片龟甲来,然后怎么整?直接烧?错了,得先用锥子或凿子在龟甲上钻眼。少的几个,多的几十上百个,锥子扎的眼是圆形的,凿子凿的眼是椭圆形的。后来的学者经过研究,可以通过这些小孔的形状和位置判断这块甲骨上面的字大致是在商王朝的哪个时期刻的,很了不起,钻眼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龟甲变薄,灼烧的时候容易裂开。

怎么个灼烧法?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不是放在火上烤,而是用点燃的硬木枝去灼钻出的那些小孔,这样一灼,龟甲就伴随着“bobo”的声音而裂出一条条纹路了。这些纹路,就是占卜师孜孜以求的神的启示,根据它们的走向、长短、多少,占卜师对国家大事做出吉或凶的预言。预言完了,得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上龟甲,那叫卜辞。刻刀一般是青铜做成的,很容易就能刻上,

2、怎样评价《高岛易断》这本书?

2、怎样评价《高岛易断》这本书

1999年的春天,我第一次读完这本厚厚的《高岛易断》时,它带给我的是内心的震动:一位日本人能把《易经》研究到如此神妙的境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对得起几千年前创立伟大《易经》的古圣先贤?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高岛易断》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高岛易断》是本什么书?《高岛易断》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易学家,被称为日本“易圣”的高岛吞象,根据自己大半生的《易经》占卜实例所写的一部巨著,

它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上到天皇大臣们的参政议事,下到平民百姓的生活小事,所有的易占推断都一一记录,并加以详细论证。三千多年前,周文王被残暴的纣王囚禁在河南羑里整整七年,正是这七年,周文王将伏羲悟创的八个经卦,推演出八八六十四卦,添加卦辞、爻辞,初成《易经》奇书。而高岛吞象也是身陷囹圄、幽郁七年之久,

在这七年里,他潜心研究文王卦而决趋避,终于练成自己的独门《易经》占断之法,也就是这本《高岛易断》里所讲的易占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诸如此类的古籍,如:西汉《京房纳甲法》、唐朝《火珠林法》、宋朝《梅花易数》、清朝《增删卜易》、《卜筮正宗》等等,都是有关易占的传世经典,《高岛易断》与他们相比,不同之处在哪儿呢?《高岛易断》的不同之处1、《易经》的基本作用:上可安邦定国,下可安身立命。

《高岛易断》基本上诠释了《易经》这两大作用:既为天皇、首相、大臣们出谋划策、参政议事,又服务于百姓日常生活琐事,我们流传下来的经典大多以占断民间事务为主。其实,历史上诸如: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等都是匡扶社稷之治国能臣,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位高人的易占实例能够完整的记录下来,定可超越《高岛易断》。


文章TAG:高岛怎么占卜  高岛  易断  占卜  本书  评价  高岛怎么占卜  怎样评价《高岛易断》这本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