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的老家滕县(现在的滕州市)和全国一样,处在贫穷的时期。今年的腊八是二九的第三天,进入了深冬时节。

这是什么花?

这是什么花

阳台花园菜园为您解答。这是什么花?这个是蜀葵,也叫一丈红。一般在小区或者庭院中多有栽种。开出粉色或红色的大花。栽种泼辣皮实,不用管理,土生土长,年年开花。蜀葵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也是耐半阴。因为它耐盐碱的能力强,所以在我们北方地区经常会见到。在小区,村边,河畔。都会有它的身影。蜀葵也是比较抗寒的。在我们北方地区也可以安全越冬。

每年冬天它的地上部分就会干枯枯萎,第二年还会冒出新芽。但是如果盆栽蜀葵的话,要用大花盆。而且花盆要深一些,蜀葵的根系比较发达。如果载植蜀葵的花盆过小,根系受到影响就不利于它的生长,当然会影响它开花。蜀葵对土壤没什么要求。什么样的土壤都可以正常生长。如果是盆栽的话,最好用疏松透气的土壤。在我们地栽的蜀葵不需要浇水管理施肥,它的根会深深的扎到地上,吸收养分,年年就会开花,也很多。

但是盆栽的蜀葵就要注意浇水施肥养护。因为盆栽中的盆土比较少,所以追肥一定要跟上。施肥的时候一定要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蜀葵可以用种子播种也可以用分株的方法来繁殖。每年都会结很多的小种子。小区里的孩子经常拿它扔着玩。扔到哪儿,第二年也会长出小小的蜀葵,所以小区里到处泛滥着它们的身影。如果你觉得步岩说的有用,轻轻点个赞吧,关注阳台花园菜园,学习更多养花知识。

腊八节的历史,民俗,文化是什么?

这是什么花

腊八节,粥之情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

在我们故乡鲁南,腊八与“拉巴”谐音,蕴含着父母亲辛辛苦苦拉扯孩子,巴望儿女健康成长且有出息的深意。今年的腊八是二九的第三天,进入了深冬时节。老家有句俗语:“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开启了盼年的序曲。过去生活艰难,孩子盼年是为了穿新衣,吃年饭。现在生活改善了,盼年的愿望淡了许多。

但是,传统的节日还在传承,腊八节依然要过。触景生情,想起了小时候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情节。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的老家滕县(现在的滕州市)和全国一样,处在贫穷的时期。每到逢年过节,母亲都要犯愁。为了把节过的像个样子,母亲总是七凑八凑,早早准备。那几年的腊八节,母亲为了熬出一锅腊八粥,着实犯难,哪里能筹齐八种谷物干果。

好在我们家院子里有两棵枣树,每年秋天母亲都要把收获的枣晒干收藏起来,以备腊八节熬粥和春节作贡果用。这年的腊八节,初七晚上,母亲就忙碌了起来,把玉米糁子 、高粱米、黄豆,还有就是收藏的红枣,浸泡好,才去休息。第二天黎明,母亲一边拉风箱,一边往灶里添柴,熬这一锅母亲认为重要的腊八粥,粥飘出了香味,灶火也映红了母亲带着微笑的面庞。

母亲先给我和弟弟舀上满满两碗腊八粥,让我们喝着,又用小碗舀上粥去喂那两棵枣树,边喂边念叨:“拉巴拉巴人,年年没有病;拉巴拉巴树,来年枣压枝”;那般的虔诚。进入八十年代,日子好过了。要过腊八节时,母亲忙活着熬腊八粥的原料,高兴的对我和弟弟妹妹说,终于可以凑够八样杂粮和干果,熬一锅像样的腊八粥了。也有条件泡上一坛碧绿碧绿、清脆可口的腊八蒜了。

现在每当想起灶火映红母亲的笑容,湊够腊八粥原料的笑容,我的心都酸酸的。那风箱的呱嗒呱嗒声时时响在耳畔。那香喷喷的腊八粥,芬芳我们家人的年年岁岁。今年腊八节,我要精心准备,为年迈的父母,为家人,熬上一锅像样的腊八粥。普普通通的一碗腊八粥,蕴含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热腾腾香喷喷的一碗腊八粥,渲染着家的和谐氛围。


文章TAG:乡愁  勾起  玉米  拿玉米和剑的是什么佛  还有什么勾起乡愁  
下一篇